嘗清明美食,品春天味道
“春到人間一卷之”“相傳百五禁煙廚, 紅藕青團各祭先”“清明螺, 賽只鵝”……即將到來的清明節, 又稱“寒食節”, 人們在掃墓祭祖、踏青郊游之時, 也會“吃清明”。 青團、艾糍、烏稔飯、潤餅、子推饃, 大江南北雖有不同清明美食, 卻也把“民以食為先”這句至理名言貫徹始終。 在口舌嘗鮮的同時, 人們感恩春天的饋贈, 亦從心心念念的清明時令美食中, 懷想故鄉和親人。
都說食物的背后是民俗和文化, 更是味蕾和心理雙重作用構筑了每個人心里家的味道和春天的記憶。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春天的味道, 那必定是“鮮香”。
蔣勛曾說:“我有很多機會去吃駝峰、熊掌這種奇怪的食物, 可是我也可以選擇去吃山中剛剛冒出來的嫩芽, 或者春天剛剛發出來的春筍。 那些不是昂貴的食物, 但讓我品嘗到生命里面輕淡的滋味, 這才是美。 ”
人間至味是清歡。 清明話春食, 傳承食俗其實是因思鄉。 清明將至, 望你能吃上一口心心念念的家鄉味兒, 望人間事事皆清明。
[ 責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