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胰腺癌悄悄來了 治療要對號入座

胰腺癌因為治療手段少、預後差而被稱為癌症之王, 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義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蘋果公司CEO約伯斯、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等知名人士, 均敗給了這同一個對手。

由於胰腺位置深, 前面緊貼胃, 所以胰腺癌極易漏診或誤診, 發現時大都已屬晚期。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副院長周丁華教授結合多年臨床從醫經驗, 就胰腺癌相關知識進行科普, 希望引起大家重視。

早中晚期胰腺癌, 治療原則不相同

80%的胰腺癌患者確診後因局部進展和轉移而無法手術治療,

只有10%-15%的患者可以將腫瘤完全切除, 但即使這樣, 患者5年生存率也僅有10%。 目前治療原則是:早期胰腺癌以外科根治性手術治療為主, 中晚期胰腺癌以多種手段綜合治療為主。

1.早期胰腺癌:

外科手術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 經臨床研究, 對胰腺癌侵犯大血管而失去根治性手術機會的患者, 術前予以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顯著提高了手術切除率;對併發嚴重梗阻性黃疸的胰腺癌患者, 先在內鏡下放置支架緩解梗阻, 再予以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顯著提高了患者手術切除率和耐受性。

2.中晚期胰腺癌:

(1)外科姑息手術:對於胰腺癌姑息治療是重要的。 因為大約88%的病人由於腫瘤局部擴散和轉移而不能實施根治性手術,

當原發腫瘤不能切除時, 外科醫師決定採取何種姑息性措施來減輕膽道或十二指腸的梗阻。

(2)放射治療:胰腺癌是對放療敏感性較低的腫瘤。 由於胰腺位置深在, 周圍的胃腸、肝腎、脊髓等對放射線耐受性較低, 不利於胰腺癌的放射治療。 但近年來, 隨著術中放療及在CT精確定位下制訂治療計畫和多野體外放療的開展, 放射治療已成為胰腺癌治療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術後和不能手術切除的晚期胰腺癌, 單純放療對患者的生存期無顯著影響。 聯合放、化療則可有效地緩解症狀, 減輕疼痛, 改善生存品質, 並使生存期延長。 近年來, 有主張在術前進行放、化療, 以控制腫瘤的轉移。

(3)化療:對不能手術切除的胰腺癌,

或者為預防術後復發, 均可進行化學治療。 對胰腺癌的化學治療, 是期望著能降低術後癌復發與轉移的發生率。

(4)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是利用超聲波可以穿透軟組織並可以聚焦的物理特性, 將體外電聲換能器產生的多束超聲波, 借助水介質耦合進入人體並聚焦於靶組織內, 通過瞬態高溫效應(50℃以上)、空化效應、機械效應等機制, 造成超聲聚焦損傷區域內的靶組織變性或壞死, 達到無創“切除”腫瘤的目的。 該方法具有創傷小、無輻射性損傷、無化療帶來的各種副作用。 近幾年, 高強度聚焦超聲在胰腺癌的治療中顯示出了其獨特的優勢, 特別是和手術及化療的結合, 顯示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5)射頻消融:是借助高頻交流電流和組織摩擦產生的熱造成瘤體組織凝固、變性,

達到治療目的, 已廣泛用於肝癌、肺癌等腫瘤的治療,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但有遺漏之風險。

(6)微波消融術:是利用探頭將微波能量集中在一個區域, 使組織細胞內的帶電粒子高速振盪, 產生熱量, 致局部組織溫度達到65℃-100℃,從而起到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

目前已成功應用於肝、腎、肺等腫瘤的治療, 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對於治療胰腺腫瘤, 微波消融也正在應用。

(7)對症支持治療:胰腺癌晚期, 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出現脂肪瀉者, 可於餐中服用胰酶製劑以幫助消化。 對頑固性腹痛, 給予鎮痛藥, 包括阿片類鎮痛劑;必要時用50%~75%乙醇行腹腔神經叢注射或交感神經切除術。 採用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可顯著改善頑固性腹痛症狀, 提高自身抗腫瘤免疫力, 提高帶瘤生存生活品質。

晚期胰腺癌如何提高生存期?

胰腺癌晚期病人的生存期, 主要取決於治療方法是否得當以及病人的身體機能。

病人合理的治療方案是決定胰腺癌晚期能活多久的最重要的因素。 由於晚期胰腺癌大都失去手術切除的機會, 其姑息性治療方法主要有放化療、局部熱消融以及生物治療。 胰腺癌對放化療不敏感, 而局部熱消融聯合生物治療, 除可直接清除癌體組織外, 還可提高免疫機能。 目前, 隨著新的治療手段, 特別是高能量超聲波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胰腺癌晚期的治療中來, 胰腺癌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已有明顯提高。

病人身體機能也是重要因素。 身體機能好, 免疫力強, 才能抵抗腫瘤的發展, 耐受各種藥物治療。 因此, 提高免疫機能, 增強對腫瘤的抵抗力極為重要。 晚期胰腺癌病人應該保持樂觀心態, 積極配合治療。 在飲食上, 胰腺癌病人忌油膩及高脂肪食物, 宜多吃具有抗癌止痛作用的食物, 如核桃、苦瓜、麥芽等。

胰腺癌有四大異常信號

未經治療的胰腺癌病人, 90%以上於診斷明確後一年內死亡。 很多胰腺癌患者在患病早期, 對身體的不適反應不太注意, 讓很多胰腺癌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把胰腺癌早期的部分症狀寫出來, 便於患者對症, 引起早期患者對身體不良反應的重視。 40歲以上患者出現下列表現應高度警惕。

信號一:厭食、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 胰腺癌的早期症狀表現為厭食、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的約有10%,還有一些專家認為納減、噁心嘔吐、大便習慣改變、消瘦為胰體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狀,可以以此作為警惕胰腺癌早期的依據。

信號二:上腹不適和疼痛。具體表現為上腹疼痛和說不清的不適感,悶堵感,時輕時重,時有時無,一般夜間更明顯。其不適感的部位較深,範圍較廣,性質較模糊患者不宜說清楚且有進行性加重現象,並逐步轉為隱痛、脹痛和腰背痛,胰頭癌的腹痛偏於右上腹,胰體尾癌偏于左上腹,少數人可有臍周痛。後期可有腹背痛,並且疼痛常與體位有關在仰臥時加劇,坐立、彎腰、側臥、屈膝時減輕。

信號三:不明原因的黃疸。胰頭癌多以阻塞性黃疸為最突出的症狀,而早期胰體、胰尾可無黃疸。黃疸通常呈持續性且進行性加深,且多數病人可因阻塞性黃疸而皮膚瘙癢,致遍體抓痕。上述症狀在肝炎或膽道疾病時也可以出現,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誤診為肝炎或膽囊炎、膽石症的並不少見。

信號四:糖尿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動,且藥物控制不理想。

胰腺癌的六大致病因素

儘管目前其確切病因不清楚,但據報導胰腺癌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大家最好還是瞭解一下。

1.吸煙:煙中的亞硝胺是致癌物質,吸入後經血液運至肝臟被啟動,排入膽汁後逆流入胰管。此外,吸煙可提高血脂濃度,間接增加致癌危險。吸煙者的胰腺癌發生率為非及煙者的2-2.5倍,發病年齡也提高10-15歲。

2.高蛋白飲食:動物實驗已證實高蛋白飲食與胰腺癌的發生有關。高蛋白和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胰腺細胞的更新率,因而增加了胰腺對致癌物質的敏感性。

3.酗酒:可使胰腺組織纖維化導致慢性胰腺炎,從而誘發胰腺癌。

4.食水果和新鮮蔬菜少:水果和新鮮蔬菜中含有保護人體免患胰腺癌的蛋白酶抑制因數,這些因數可阻止氧基的合成,防止蛋白質被降解成快速分裂癌細胞所需的氨基酸,或抑制聚ADP——核糖核酸的合成,因而減少對DNA的損傷。因此,食水果和新鮮蔬菜少可增加胰腺癌的發病率。此外,食煎烤的肉類食物也能增加其發病率。

5.某些疾病與胰腺癌的發病率增高有關: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發病率約為正常人群的2-4倍。有鈣化灶的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群高出100倍。胃部切除後20年發生胰腺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5-7倍,這是由於喪失了胃對胰腺的調節功能使之不能對有害物質作出反應;小腸對代謝的解毒作用亦因胃切除而受影響,致使胰腺與致癌物質接觸的機會增多。

6.職業環境:在製造萘胺和苯胺的化工廠中工作的工人。胰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工人高5倍。另據調查,在油化工和珠寶製作處工作的工人胰腺癌的發病率也較高。

文/莫鵬(火箭軍總醫院) 胰腺癌的早期症狀表現為厭食、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的約有10%,還有一些專家認為納減、噁心嘔吐、大便習慣改變、消瘦為胰體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狀,可以以此作為警惕胰腺癌早期的依據。

信號二:上腹不適和疼痛。具體表現為上腹疼痛和說不清的不適感,悶堵感,時輕時重,時有時無,一般夜間更明顯。其不適感的部位較深,範圍較廣,性質較模糊患者不宜說清楚且有進行性加重現象,並逐步轉為隱痛、脹痛和腰背痛,胰頭癌的腹痛偏於右上腹,胰體尾癌偏于左上腹,少數人可有臍周痛。後期可有腹背痛,並且疼痛常與體位有關在仰臥時加劇,坐立、彎腰、側臥、屈膝時減輕。

信號三:不明原因的黃疸。胰頭癌多以阻塞性黃疸為最突出的症狀,而早期胰體、胰尾可無黃疸。黃疸通常呈持續性且進行性加深,且多數病人可因阻塞性黃疸而皮膚瘙癢,致遍體抓痕。上述症狀在肝炎或膽道疾病時也可以出現,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誤診為肝炎或膽囊炎、膽石症的並不少見。

信號四:糖尿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動,且藥物控制不理想。

胰腺癌的六大致病因素

儘管目前其確切病因不清楚,但據報導胰腺癌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大家最好還是瞭解一下。

1.吸煙:煙中的亞硝胺是致癌物質,吸入後經血液運至肝臟被啟動,排入膽汁後逆流入胰管。此外,吸煙可提高血脂濃度,間接增加致癌危險。吸煙者的胰腺癌發生率為非及煙者的2-2.5倍,發病年齡也提高10-15歲。

2.高蛋白飲食:動物實驗已證實高蛋白飲食與胰腺癌的發生有關。高蛋白和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胰腺細胞的更新率,因而增加了胰腺對致癌物質的敏感性。

3.酗酒:可使胰腺組織纖維化導致慢性胰腺炎,從而誘發胰腺癌。

4.食水果和新鮮蔬菜少:水果和新鮮蔬菜中含有保護人體免患胰腺癌的蛋白酶抑制因數,這些因數可阻止氧基的合成,防止蛋白質被降解成快速分裂癌細胞所需的氨基酸,或抑制聚ADP——核糖核酸的合成,因而減少對DNA的損傷。因此,食水果和新鮮蔬菜少可增加胰腺癌的發病率。此外,食煎烤的肉類食物也能增加其發病率。

5.某些疾病與胰腺癌的發病率增高有關: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發病率約為正常人群的2-4倍。有鈣化灶的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群高出100倍。胃部切除後20年發生胰腺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5-7倍,這是由於喪失了胃對胰腺的調節功能使之不能對有害物質作出反應;小腸對代謝的解毒作用亦因胃切除而受影響,致使胰腺與致癌物質接觸的機會增多。

6.職業環境:在製造萘胺和苯胺的化工廠中工作的工人。胰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工人高5倍。另據調查,在油化工和珠寶製作處工作的工人胰腺癌的發病率也較高。

文/莫鵬(火箭軍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