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飲食有哪些保健方法
人們在夏季一飽口福的同時, 尤其要警惕胃腸道疾病。
貪圖新鮮—— 急性胃腸炎易發作
每年夏季都是各種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 消化科專業人士介紹, 由於今年入夏較早, 且連日來溫差較大, 急性胃腸炎病人明顯增多, 其中有不少是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和孩子。 這是因為, 隨著氣溫的升高, 人的睡眠品質會有所下降, 加上啟用空調後, 室內外的溫差加大, 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 從而給各類致病菌以可乘之機。
細菌、病毒、不潔食物、飲食不當, 是引發急性胃腸炎的主要原因。 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 如蝦、蟹、蠔等,
一般來說, 進食有毒食物後6到12小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 常見的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並伴有體溫上升等。 嚴重者還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症狀, 如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威脅生命。
因此, 注意飲食衛生是保護腸胃的第一關。 陳尼維指出, 夏季氣溫高, 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污染, 所以不宜吃隔夜菜。 生吃瓜果, 應當先洗淨再削皮。 做涼拌菜時, 菜一定要洗淨。 用來切熟食的刀、板,
追求冰爽——小心“冰箱性胃腸炎”
入夏後, 除了飲食不潔極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外, 過度依賴冰箱, 貪吃冷飲, 也是消化系統健康的“宿敵”。
不少人都習慣於把冰箱視作“消毒箱”, 甚至是食品的“保險箱”, 於是在冰箱中長期儲存大量食物, 又不定期清潔冰箱。 殊不知, 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時間過久, 各類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就會在濕冷的環境中滋生。 取出食物即食用, 細菌就會入侵胃腸引發“冰箱性胃腸炎”。
專業人士提醒, 冰箱中保存冷藏食物要注意把溫度控制在4℃以下, 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 再次食用時一定要加熱, 一般超過70℃以上, 細菌才能被殺滅, 所以必須把菜肴燒熟燒透後再吃。
在夏季, 各類冰鎮飲料和冷飲是許多人的喜愛。 冰鎮飲料雖然冰涼爽口, 能解一時暑熱, 但冰箱冷藏室中的食品溫度一般只有2℃到8℃, 大量進入胃腸道後, 冷刺激就會導致胃腸道血管驟然收縮, 血流量減少, 引起胃腸道痙攣性收縮, 引發腹痛、腹瀉。 冷刺激還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 導致消化功能失調, 影響消化液的分泌, 使免疫力下降。 此外, 大部分冷飲和飲料的含糖量都較高, 過度依賴這些冷飲還會導致食欲下降。
專業人士告訴記者, 每到夏季, 醫院都會接診不少因貪吃冷飲而引發腹痛、腹瀉的患者。 適當吃一些冷飲或飲料, 的確可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 但千萬不能吃得太多、吃得過快。 特別是自製力差的孩子和身體虛弱的老人,
胃口不好——更要注意營養均衡
到了夏天, 人往往會覺得食欲不振。 這是因為隨著氣溫的升高, 人體的神經會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內分泌會產生一系列變化, 各類分泌腺的功能受到影響, 就容易導致消化力減弱。
因為覺得胃口不好, 不少人忽略了定時進餐, 有一頓沒一頓, 或者只吃蔬菜, 不吃葷菜。 特別是有些想要減肥的女性索性吃起了“蔬果餐”, 用蔬菜和水果代替主食。
專業人士指出, 這種做法不僅不利於胃腸道健康,
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 還要注意烹飪方式的清淡, 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每餐不宜吃得過飽, 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消化功能較弱, 每餐吃到七八分飽為宜。 夏季出汗較多, 在胃口不佳的情況下, 湯粥類食品十分適合食用。
專業人士還建議, 在夏季為了保證胃腸道的健康, 不妨適當吃點蒜泥和醋, 這不僅能增加食欲, 有助於消化, 還能殺菌解毒, 有效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