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麻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Má Pí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大麻莖皮部的纖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nabis sativa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取莖, 剝取皮部, 除去外皮, 曬乾。

【性味】苦;辛;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截瘧;驅蛔;定喘。 主瘧疾;蛔蟲症;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0.2-1.5g, 搗汁;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搗敷。

【附方】①治跌撲損傷疼痛:黃麻(皮)燒灰,頭髮灰各一兩,乳香五錢,為未,每服三錢,溫酒下。 (《王仲勉經驗方》接骨方)②治熱淋,小腹脹滿急痛:麻皮一兩,甘草三分(炙微亦)。 上藥細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為三服。 (《聖惠方》)

【各家論述】

1.《唐本草》:漚麻汁(浸泡大麻稈的水),止消渴,治瘀血。

2.《綱目》:破血,通小便。

【臨床應用】治療破傷風。 取大麻皮吐兩燒存性,研細未,分4份,加入適量的黃酒或白酒,每次開水送服1份,蓋彼使出汗,每日2-3次。 治療10例,9例痊癒。 一般服藥後1-2天內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