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電子血壓計水銀血壓計哪種好

手動比自動准袖帶比腕式准

市面上常見的血壓計有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之分。 水銀血壓計在醫院中常見, 家中血壓計往往以電子的居多。 吳暘表示, 雖然電子血壓計已走進尋常百姓家, 但醫院仍沿用水銀血壓計, 原因並非醫院“買不起”電子血壓計, 而是因為水銀血壓計的測量結果更為準確。

水銀血壓計需要使用聽診器配合測量, 由他人判斷得出收縮壓、舒張壓的讀數, 因此很多患者或家屬覺得水銀血壓計測血壓過程複雜。 吳暘告訴記者, 其實水銀血壓計看似複雜, 實則很容易。 如果家中有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監測血壓,

家屬不妨學一學如何使用水銀血壓計。

和水銀血壓計比起來, 電子血壓計操作簡便, 不需要他人幫忙捆綁袖帶和使用聽診器讀數, 自己就能測量血壓。 因此, 電子血壓計已成為家庭監測血壓的主要工具。 電子血壓計有臂式、腕式之分, 一般, 臂式測量結果比腕式更准, 誤差更小。

電子血壓計:多量幾次減小隨機誤差

衡量一台電子血壓計好壞, 要看測量結果有沒有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

相近時間裡, 用同一台儀器測出的血壓值可能高低有別, 就叫隨機誤差。 隨機誤差是反映電子血壓計品質好壞的重要依據, 好的儀器在連續測量幾次的血壓值相差不會過大, 如果結果相差懸殊,

說明儀器的隨機誤差過大, 不宜購買。 吳暘告訴記者, 為減小隨機誤差, 百姓在家中測量血壓時可多測幾次, 記下數值取平均值, 平均值會更接近真實血壓值。

除了隨機誤差, 電子血壓計還可能存在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是指一台血壓計測出的血壓值比準確值都高或都低。 比如某人某時的實際血壓為120/80mmHg, 但用儀器反復測量出的結果都是125/85mmHg, 說明這台儀器存在5mmHg的系統誤差。 對於系統誤差, 百姓在購買時無法看出, 可以將血壓計帶到醫院, 與醫院測量的血壓值進行比對看是否存在系統誤差。

血壓波動別緊張調整藥物找醫生

記者瞭解到, 不少高血壓患者存在測血壓誤區:在家監測血壓時, 偶爾發現一次血壓數值升高, 便非常緊張,

有人立刻增服降壓藥, 有人甚至立刻來到醫院急診。 其實, 人體血壓值每天有所波動非常普遍, 發現一次血壓值偏高, 應先多測量幾次, 排除儀器可能存在的隨機誤差。 如果多次測量數值都高也不必過分擔憂, 可能由於情緒、休息不好等因素引起。 只要不是過高, 如超過180mmHg以上或是伴有頭痛等症狀, 應繼續觀察一周左右, 如血壓偏高仍不見好轉才需找醫生諮詢。

血壓出現波動時, 患者最好不要擅自增服或調整藥物, 高血壓患者調整藥物一定要遵循醫囑, 因為患者往往不瞭解降壓藥何時起效、何時藥效最大, 來自病友的經驗和自己的推測往往是不可靠的。 吳暘舉例解釋說, 很多高血壓患者需要一起床就服用降壓藥,

因為起床後人體內的升壓激素會迅速分泌, 使血壓在起床後迅速升高;但藥物起效卻需要時間。 如果應該早晨6點吃的藥8點才吃, 到了8點, 血壓可能已經達到了全天的峰值, 這時吃進去的藥物不能馬上吸收, 可能要等到10點才起效, 那麼服藥和降壓的目的就不匹配。 很多患者不明白這些道理, 把需要晨服的藥物放在晚上吃, 造成時間錯位, 陷入服藥誤區。

複診當天別停藥

吳暘告訴記者, 門診中還有一個常見誤區需要患者注意。

很多患者來看病當天考慮到要做各項檢查就停了藥。 其實醫生希望瞭解的是患者日常服藥後的情況, 而不是停藥後的情況。 患者來醫院就診, 也不應把自己的“特殊情況”展示給醫生, 只有根據平常情況才能正確判斷是需要停藥還是加藥。

同時提醒讀者, 高血壓患者在家中測量血壓後要做好詳細記錄, 同時記錄用藥情況, 這樣不僅利於長久血壓的統計, 也能為醫生治療提供更多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