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下背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下背痛怎麼治療方法

下背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下背痛是當前社會流行的慢性疼痛問題, 與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 而久坐少動會造成人體的腰椎-骨盆區域肌肉薄弱無力、排列對位元異常、呼吸模式紊亂, 這些問題往往是引發疼痛的根源。 久坐不運動很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情況, 但如果是下背痛的話, 就需要注意一下了。

下背痛情況分為神經性下背痛和物理性下背痛, 神經性下背痛以神經根病變為主。 所謂神經根病變, 是指因各種不同原因造成神經根功能異常;除了下背痛之外, 可能合併有坐骨神經痛, 麻木, 感覺異常, 肢體無力, 反射減弱或消失等情形, 一般來說, 是屬於較為嚴重的下背痛類型。 另外一種類型為物理性下背痛, 又名「肌肉骨骼型下背痛」, 亦可稱之為「非特定性下背痛」, 是最常見的下背痛類型。 多數因肌肉、肌腱或韌帶拉傷或扭傷所引起,

或由於小面關節(facet joint)退化或發炎等原因而引起下背痛。

下背痛怎麼治療方法

1、急性下背痛治療是緩解肌肉痙攣,

以舒適的位置臥床休息(兩髖和兩膝彎曲)1~2天即可(如果疼痛不能忍受), 局部熱療, 按摩, 口服止痛劑(阿司匹林, 總量每日可達3。 6g或與非類固醇抗炎藥相當的劑量,

麻醉劑口服每4小時1次)。 肌肉鬆弛劑口服48~72小時(如舒筋靈1~2g, 每日4次;肌安寧350mg, 每日3~4次;環苯紮林10mg, 每日3~4次;地西泮10mg, 每日3次)可選擇性用於急性痙攣的患者。 這些藥老年人應慎用。 通常不需要牽引。 如疼痛僅由肌肉痙攣引起, 推拿術可能有幫助, 但必須注意操作, 因推拿可加重炎性關節的疼痛或使椎間盤進步破裂。 透熱療法(深部熱療)可減輕急性期後肌痙攣和疼痛。 症狀允許時, 為了加強背部支援結構的力量及防止病情演變為慢性或復發, 需增加腹部肌肉力量的鍛煉和腰骶屈曲運動(減少腰段脊柱前突和增加腹內壓)。

2、慢性下背部痛的治療是針對病因,

使之得到緩解(如肥胖者減輕體重, 改善肌緊張度和肌力,

改善姿勢)。 對椎間關節的關節炎病人, 採用專門的背甲和加強腹肌鍛煉有良好療效, 腰骶屈曲運動也可改善肌緊張症狀和預防復發。

解熱鎮痛劑可緩解疼痛, 應避免使用麻醉性鎮痛劑。 軟組織內注射不同濃度的醋酸地塞米松, 醋酸氫化可的松, 醋酸甲基強的松龍或雙醋酸氟羥強的松龍0。 25~1ml(適於肌注), 並用2~5ml1%局麻藥(如利多卡因), 是解除壓痛點, 恢復活動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尤其對於肌筋膜或肌纖維綜合徵引起的慢性腰背痛, 療效更佳。

3、根據病因採用外科療法

對緩解頑固性疼痛或椎間盤疾病與脊髓狹窄所致神經症狀可能是必要的, 這些病人常有陽性神經體征。 在手術前應進行綜合的保守治療試驗。 如有椎體不穩定和嚴重的但定位明確的或個椎間的關節炎,

則為椎體融合術的指征。

1)行椎盤切除術的絕對緊急指征是中央型突出者引起進展性神經受損, 表現為膀胱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或馬尾綜合征。 其他主要指征為椎間盤突出伴括約肌障礙和進展性神經性受損;無法忍受且難治性的疼痛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2)局限性椎板切除術需要從經典的解剖途徑進入。 對於局部突出, 手術也可用顯微外科進行, 這樣可減少手術創面。 髓核化學溶解療法是將術瓜凝乳蛋白酶注入髓核, 它和經皮解剖樣, 指征有限, 般很少採用。

3)對於症狀嚴重的椎管狹窄症, 手術治療應對受壓神經根進行適當減壓。 有時需要在或個水準上切除椎間盤並行融合術,

這樣可增強手術節段脊椎的穩定性。

4)慢性韌帶或肌肉損傷者(如肥胖或妊娠者)穿著腰骶背甲以夾住受損的肌肉直至訓練後肌力恢復, 有助於治療。 要獲得緩解需要有效的減輕體重。

4、精神病學因素應作為疾病的中心或相關問題在疾病早期評價。

當主要問題是急性焦慮或創傷時, 在細緻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後, 迅速而有力地消除病人疑慮常已足夠。 此外最重要的治療原則包括:醫生不應表現出猶豫不決或採取非難的態度;不應拖延必要的檢查(如X線, 血沉, 肌電圖)或必需的手術(如脊髓造影, 髓板切除);不應給予麻醉性鎮痛劑。 最好是不厭其煩地, 和善和堅定地允許病人談論他所關心的事來表示支持, 給予非成癮性藥物和理療,耐心地等待症狀的緩解。小劑量環類抗抑鬱藥可改善睡眠和有助於減輕慢性肌肉痙攣。如果經過相當長的時期症狀仍沒有改善,就應與精神病科醫生私下討論有關轉診問題。

辦公室運動小妙招

1、雙手捂住耳朵,手指彈動腦袋,10~20次,可促進大腦血液迴圈。

2、扯耳朵,右手經過後腦勺,往下扯動左耳垂;隨後,左手經過後腦勺,往下扯動右耳垂,每次做10~20次。

3、煉眼,雙眼遠眺窗外的景觀,眼睛用力向下眨,可舒緩眼睛晶狀體的疲勞。

4、“轉頸”,脖子左左、右右、前前、後後,順時針轉動,再逆時針轉動,可放鬆頸部緊張神經。

5、肩周的最疼點,可採用壓抓揉的手法,可緩解痛楚。

6、“搓臉”,雙手相互搓熱後,搓臉,使臉部發熱,可起到活血的效果。

7、“伸懶腰”,反復數次。

8、雙臂過頭,扶住牆壁向下壓,可拉伸、牽引勞累的肌肉。

9、“搓肚”,手掌搓肚皮順時針轉動,再逆時針搓動,可幫助消化。

10、“腹式深呼吸”,平時我們採用的胸部呼吸,可採用腹部深呼吸,一舒一張。

11、“提肛”,肛門縮起,放鬆,可防止痔瘡等疾病。

12、散步。

13、不坐電梯,爬樓梯,辦公室簡單實用的運動。

給予非成癮性藥物和理療,耐心地等待症狀的緩解。小劑量環類抗抑鬱藥可改善睡眠和有助於減輕慢性肌肉痙攣。如果經過相當長的時期症狀仍沒有改善,就應與精神病科醫生私下討論有關轉診問題。

辦公室運動小妙招

1、雙手捂住耳朵,手指彈動腦袋,10~20次,可促進大腦血液迴圈。

2、扯耳朵,右手經過後腦勺,往下扯動左耳垂;隨後,左手經過後腦勺,往下扯動右耳垂,每次做10~20次。

3、煉眼,雙眼遠眺窗外的景觀,眼睛用力向下眨,可舒緩眼睛晶狀體的疲勞。

4、“轉頸”,脖子左左、右右、前前、後後,順時針轉動,再逆時針轉動,可放鬆頸部緊張神經。

5、肩周的最疼點,可採用壓抓揉的手法,可緩解痛楚。

6、“搓臉”,雙手相互搓熱後,搓臉,使臉部發熱,可起到活血的效果。

7、“伸懶腰”,反復數次。

8、雙臂過頭,扶住牆壁向下壓,可拉伸、牽引勞累的肌肉。

9、“搓肚”,手掌搓肚皮順時針轉動,再逆時針搓動,可幫助消化。

10、“腹式深呼吸”,平時我們採用的胸部呼吸,可採用腹部深呼吸,一舒一張。

11、“提肛”,肛門縮起,放鬆,可防止痔瘡等疾病。

12、散步。

13、不坐電梯,爬樓梯,辦公室簡單實用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