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吃蔬菜會影響消化嗎?

今天去吃了必勝客, 點了一個蔬菜沙拉。 服務員端上來給我, 我問我朋友, 你認為蔬菜生吃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她說不知道, 說生的熟的味道各有不同, 都還可以。 其實很多人認為蔬菜生吃不乾淨, 沒有炒著味道好。 也有人認為蔬菜生吃營養價值高。 那到底是如何呢?其實啊, 我覺得無論是生著吃還是炒著吃, 蔬菜它都有它的營養價值。 看個人口味來。 只要多吃了, 自然是沒有壞處的。 至於我今天說的主題, 生吃蔬菜會影響消化嗎?你們接著往下看吧。

對於生吃和熟吃的問題, 很多人都感覺困惑。 按照西方舶來的說法, 蔬菜水果生吃時, 能夠利用其中大量的活性酶類, 比如澱粉酶、蛋白酶之類, 它們能夠分解澱粉、蛋白質, 所以能夠幫助消化。 不吃生食則容易消化不良。 但是, 按照中國傳統說法呢?忠告正好相反:吃東西一定要熱食, 生冷的蔬菜會傷胃,

讓消化能力越來越差……的確, 中國人習慣于喝熱水, 很多地方都有吃熱食的習慣, 甚至還要配熱湯來幫助消化。 到底誰說得對呢?

蔬菜必須生才能正常消化嗎?

先說說這個酶的事情。 生蔬菜的酶真的對我們那麼重要, 必須生吃才能正常消化麼?

首先, 蔬菜和水果中的酶種類繁多, 可不僅僅是幫助人體消化的酶類, 也有一些不利於營養素保存和利用的酶, 比如讓維生素C和多酚類物質氧化的氧化酶類。 讓它們全部“活著”, 也未必就非常理想。

其次, 酶的特性之一, 就是要求嚴格的作用條件, 包括溫度、pH值和離子強度等。 生蔬菜中的酶, 是在蔬菜本身的酸堿條件下活性最強, 而在人體條件下則未必如此。 比如說, 健康人餐後胃中的酸鹼度在2~3。

5之間, 這個條件完全不適合於蔬菜中的各種酶類, 因為一般蔬菜的酸鹼度都在pH4-6之間。

所以說, 對於消化能力正常的人來說, 蔬菜水果中的酶類在pH3以下活性很低, 起不到什麼幫助消化的作用。 只有對那些胃液不足、消化能力較差的人來說, 蔬菜水果中的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 比如說, 萎縮性胃炎患者因為缺乏胃酸分泌, 胃裡面pH值可高達5以上, 這時候蔬果中的酶仍能保持活性。

真正幫助消化的食物是什麼?

真正有效幫助消化的食物, 與其說是生的蔬菜水果, 不如說是發酵食品。 比如沒有經過加熱的優酪乳、腐乳、醪糟、豆豉等。 這是因為, 在發酵過程中, 微生物中的酶已經幫人體做了“預消化”的工作, 蛋白質切成小段,

澱粉也部分水解了。

那麼, 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 發酵食品的確可能有比較大的幫助。 而且, 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酶、澱粉酶等, 往往耐熱、耐酸能力強, 活性又大, 比蔬菜水果中的酶效果更好。

所以說, 生吃蔬菜, 可能會減少其中維生素和抗癌成分的損失, 還能通過充分的咀嚼來提高飽腹感, 但除了少數某種酶活性特別高的蔬菜品種之外, 未必能夠對促進消化起到很大作用。

蔬菜熱著吃更好嗎?

另一方面, 再說說人體是否一定需要熱吃食物。

吃生蔬菜, 如果是少量, 對於消化吸收未必會帶來明顯的影響。 但是, 大量吃生蔬菜, 效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這是因為, 人體的消化酶在體溫37℃時活性最高。 如果吃進去大量冷的蔬菜水果,

這些食物又不能及時被人體“暖熱”到體溫, 那麼由於胃中溫度明顯下降, 胃部血液迴圈減少, 蠕動減慢, 消化酶的活性也會有所降低。 也就是說, 可能會妨礙消化吸收功能。 在某種意義上, 這可能就是傳統養生忠告的道理所在。

不過, 這個忠告, 也一樣是因人而異的。 如果身體強壯, 血液迴圈好, 產熱能力強, 可以通過加快胃部血液迴圈來提高酶的活性;如果本來身體虛弱怕冷, 血液迴圈不好, 產熱能力差, 那麼多吃生冷食物之後, 很容易造成胃脹、腹脹等不適感覺。 產婦不能吃生冷食物, 正是這個道理。

哪些人適合生吃蔬菜?

生蔬菜中含有較多未經軟化的纖維, 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所以, 便秘的人適合多吃生蔬菜,

而容易腹瀉的人應當避免食用大量生蔬菜。

所以說, 吃生蔬菜是否不利於消化吸收, 甚至要不要吃生蔬菜, 大可不必做個一刀切的結論。 大家不妨量力而行, 一切以身體自己的感覺為准。

蔬菜中的營養很多, 每個人都應當正確認識蔬菜的營養價值。 當然生吃蔬菜也是挑人群的, 如果生吃後清爽暢快, 就不妨多多生吃的。 如果反過來胃腸不適, 就不要太過勉強自己。 所以啊, 只要是對自己的健康的食品也要有科學食取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