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檳榔散的功效與作用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 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中藥方劑的身影, 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 那麼大家知道檳榔散嗎?如果不知道, 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 檳榔、黃連(去須.切)、木香, 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癰疽瘡癤膿潰之後, 外觸風寒, 腫結硬, 膿水清稀, 出而不絕, 內腠空虛, 惡汁臭敗, 瘡邊幹急, 好肌不生, 及療疳俈惡瘡, 連滯不瘥, 浸潰不。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 每用, 幹貼瘡上。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檳榔60克 人參22.5克 茯苓30克 橘皮22.5克 蓽茇22.5克

【制法】 上五味, 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主嘔吐酸水,

每食則變作酸水吐出。

【用法用量】 取生薑75克, 連皮搗, 絞取汁, 加溫, 入藥末3克攪調, 頓服之, 日一服, 漸加藥至4.5克。 下利多則減量, 以微利為度。

【注意】 服藥期間, 忌食酢物、生冷、油膩、豬, 魚等。

【摘錄】 《外台秘要》卷六引《廣濟方》

【處方】 檳榔1枚(面裹煨熟, 去面)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主血淋, 小便淋瀝, 水道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 用水230毫升, 煎至160毫升, 去滓, 空腹時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三八引《產經》

【處方】 檳榔 黃連(去須, 切)木香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主癰疽瘡癤潰後, 外觸風寒, 腫焮結硬, 膿水清稀, 淋漓臭穢, 內腠空虛, 瘡邊幹急, 肌肉不生;疳瘺惡瘡, 延久不愈;下注臁瘡, 侵潰不斂。

【用法用量】 用時幹摻患處。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處方】 檳榔6克 木香4.5克 輕粉少許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主暴吐, 上焦熱氣所沖, 脈洪而浮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 用荊黃湯調下, 空腹時服。

【摘錄】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 檳榔 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 炒)桔梗(去蘆, 銼, 炒)橘紅 旋複花(去枝、梗)乾薑(炮)白術各30克 人參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主胸膈痰飲, 腹中虛鳴, 食不消化, 或加嘔逆, 或臂痛項疼。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 用水230毫升, 加生薑5片, 煎至180毫升,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 檳榔 木香 當歸(炒)各15克 母丁香 桂心各3克 冰片3克(細研)豬苓(去黑皮)30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主氣淋, 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3克, 空腹時用生薑蔥湯調服。

【摘錄】 《古今醫統》卷七十一

【處方】 檳榔1兩, 赤芍藥1兩, 人參1兩(去蘆頭), 白術1兩, 芎䓖1兩, 桂心1兩, 陳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 焙), 前胡1兩(去蘆頭), 枳殼1兩(麩炒微黃, 去瓤),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大腹皮1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中焦虛寒, 氣滯不調。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加生薑半分, 煎至5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七

【處方】 檳榔半兩, 川烏頭1兩(炮裂, 去皮臍), 當歸半兩(銼, 微炒), 赤芍藥半兩, 陳橘皮3分(湯浸, 去白瓤, 焙), 人參半兩(去蘆頭), 枳殼半兩(麩炒, 微黃), 乾薑1兩(炮裂, 銼), 桂心半兩, 厚樸半兩(去粗皮, 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半夏半兩(湯洗7遍, 去滑), 甘草1分(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痃氣急痛, 腹脹胃虛, 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加生薑半分,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 木香、檳榔、人參、黃連、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腎疳宣露。

【用法用量】 每服1錢, 小者半錢, 熟水調服。

【各家論述】 《醫林纂要》, 檳榔、木香以升降上下之氣, 甘草、人參以安養中氣, 氣壯且和, 而後蟲(匿蟲)不生;君黃連以厚腸胃, 清濕熱, 而黃連、檳榔皆可殺蟲。 又苦堅腎水, 宣散陽明之火, 故可治腎疳齒牙宣露。

【摘錄】 《活幼口議》卷十八

【處方】 檳榔1兩, 枳殼3分(麩炒微黃, 去瓤), 防風3分(去蘆頭), 川大黃1兩(銼碎, 微炒), 羌活3分, 當歸3分(銼, 微炒), 肉桂半兩(去皺皮), 赤芍藥3分, 大麻仁1兩, 芎䓖3分, 木香3分, 郁李仁1兩(湯浸, 去皮尖, 微炒), 赤茯苓1兩, 木通3分(銼), 羚羊角屑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疏風調氣,

利四肢。 主肝臟風毒, 流注腳膝, 筋脈拘急疼痛, 大便秘澀, 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入生薑半分, 同煎至6分, 去滓, 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三

【處方】 檳榔1兩, 旋覆花半兩, 犀角屑1兩, 桂心半兩, 紫蘇莖葉1兩, 赤茯苓1兩, 木通半兩(銼), 陳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 焙), 前胡1兩(去蘆頭), 桑根白皮1兩(銼), 白前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濕腳氣。 腫滿, 喘促煩悶, 大小便滯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加生薑半分, 蔥白2-7寸, 豉100粒,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不拘多少。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腸胃有濕, 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用蜜湯點服, 不拘時候。

【摘錄】 《濟生》卷四

【處方】 大檳榔3個, 常山1錢, 烏梅1個,

鱉甲1錢(煨)。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瘧疾。

【用法用量】 雞鳴時, 1碗酒、1碗水, 煎至半碗;候十分冷服。 飯食茶湯亦要冷吃。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二

【處方】 檳榔2錢, 生甘草1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胡次丹。 先從臍上起, 黃腫, 是任經濕熱所致。

【用法用量】 米醋調搽。

【摘錄】 《洞天奧旨》卷十一

【處方】 雞心檳榔10個, 陳皮1兩(去白)。

【制法】 上為末, 分作10服。

【功能主治】 腳氣動, 腳膝腫滿。

【用法用量】 煎木瓜湯調下。

【摘錄】 《普濟方》二四四引《衛生家寶》

【處方】 檳榔1錢半, 黑牽牛3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痔如翻花, 更衣則出穀道外, 發即痛楚, 或下血。

【用法用量】 宿不晚食, 早起食白煮肉6兩, 少頃以汁調藥飲之。 至午下針頭白蟲等, 不數行自止。 食軟飯3日, 以威靈仙煎湯洗痔, 自然脫落。

【摘錄】 《普濟方》卷二九六引《鮑氏方》

【處方】 紫蘇、枳殼、厚樸、甘草、芍藥、陳皮、青皮、腹皮、香附、檳榔、防風。

【功能主治】 腳心癰。

【用法用量】 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服。

【摘錄】 《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處方】 檳榔2兩,桑根白皮3分(銼),蕪荑仁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寸白蟲。

【用法用量】 又取酸石榴東引根2握,銼碎,以漿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令溫調下2錢,5更初服藥,至明未有所下,即便再服。當日且宜吃粥,未服藥前,宜先嚼淡肉乾脯咽汁,汁引動蟲後,即服藥。每以月1-3日服之,餘日勿服。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七

【處方】 檳榔1兩,白術1兩,木香3分,人參1兩(去蘆頭),訶黎勒皮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食毒,腹脹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薑、棗,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處方】 雞心大檳榔2分,貫眾2分,石菖蒲1分,木香1分,炙甘草1錢。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蟲動脾痛,乍去乍來,嘔吐清沫。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煎,空心吞靈砂10丸,或金液丹。

【摘錄】 《直指》卷六

【處方】 檳榔1兩,木香半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吳茱萸半兩(湯浸7次,焙乾,炒),幹木瓜1兩,紫蘇莖葉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腳氣沖心,煩悶喘促。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四

【別名】 檳榔湯

【處方】 檳榔1兩,木香半兩,茴香子半兩(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腳氣沖心,煩悶不識人。

【用法用量】 檳榔湯(《張氏醫通》卷十四)。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1兩(切小塊),砂仁1兩,白蔻仁1兩,丁香1兩,橘皮半斤,生薑半斤,鹽1兩。

【制法】 用河水2碗浸1宿,次日用慢火焙乾,為末收貯。

【功能主治】 酒食過度,胸膈膨脹,口吐清水,一切積聚。

【用法用量】 每服用1撮,細嚼酒下;或開水調下亦可。

【摘錄】 《不居集》下集卷十二

【處方】 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豬苓1兩(去黑皮),木瓜1兩(幹者),紫蘇莖葉1兩,桑根白皮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腳氣。心腹脹滿,煩悶喘促。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1兩,沉香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木香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訶黎勒皮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麝香1分(研入)。

【制法】 上為細散,入麝香令勻。

【功能主治】 奔豚氣。小腹脹硬,心中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檳榔2錢,木香1錢半,輕粉少許。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暴吐,上焦氣熱所沖。

【用法用量】 用荊黃湯調服。如為丸亦可,用水浸蒸餅為丸,如小豆大,每服20丸,食後。

【摘錄】 《保命集》卷中

【處方】 茯苓皮、檳榔、枳殼、桑白皮、紫蘇葉、大腹皮、豬苓(去黑皮)、澤瀉、白術、川羌活、川芎、葶藶子(隔紙炒)、陳皮、甘草、商陸、木通、生薑皮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水氣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至1盞,1日3服。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二九引《王氏集驗方》

【處方】 幹生薑、紫蘇莖葉、陳橘皮(須久年者,去白)、桔梗(炒,去蘆)各等分。

【功能主治】 腳氣上攻,頭面四肢浮腫,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2盞,煎至8分,去滓,下檳榔末2錢,再煎3數沸,食稍空時服之;徐徐行履,藥力過,又進1服。

【注意】 忌一切鹹物。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八

【處方】 檳榔3分,羚羊角屑3分,木香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後腳氣上攻,心腹妨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四

【處方】 檳榔1兩,桑根白皮1兩,茯神3分,地骨皮3分,黃連3分(去須),葳蕤3分,麥門冬3分(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升麻3分,犀角屑1兩,赤芍藥半兩(銼),黃耆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服乳石致臟腑壅滯,發腳氣腫滿,四肢煩疼,口幹心躁,夜臥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1兩,赤芍藥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芎䓖半兩,赤茯苓半兩,柴胡1兩(去苗),木香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2分(銼碎,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積聚,心腹兩脅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陳皮1大握,蒼術(炒)1握。

【功能主治】 腳腫。

【用法用量】 上煎數沸,調檳榔末2錢,食後服。

【摘錄】 《醫學綱目》卷二十八

【處方】 檳榔1兩,獨活半兩,赤茯苓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半兩,沉香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䓖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疏風調氣。腳氣春、夏防發。主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半兩,木香半兩,當歸(炒)半兩,母丁香1錢,桂心1錢,冰片1錢(細研)豬苓(去黑皮)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氣淋,小腸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生薑、蔥湯調下。

【摘錄】 《醫統》卷七十一

【處方】 檳榔1兩,赤茯苓3分,赤芍藥3分,食茱萸3分,京三棱3分,訶黎勒皮3分,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息賁氣。胸膈妨實,右脅下堅急,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檳榔1兩,榆白皮1兩(銼),桂心半兩,滑石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得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三

【處方】 檳榔1兩,人參1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枯梗半兩(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乾薑1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胸膈痰飲,腹中虛鳴,食不消化,或加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處方】 雞心檳榔半兩,木香半兩,硫黃半兩,薑黃半兩,吳茱萸2錢,麝香1字。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冷瘡。

【用法用量】 麻油調敷,有膿則幹摻。

【摘錄】 《直指》卷二十四

【處方】 檳榔1錢,牛膝1錢,防己1錢,獨活1錢,秦艽1錢,青木香8分,天麻8分,赤芍8分,桑枝2錢,當歸5分。

【功能主治】 濕腳氣。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醫學心悟》卷三

【處方】 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紅雪2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腳氣。心腹脹滿,喘促,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熟水調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二四五

【處方】 檳榔3分,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白術2兩,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胸中痰壅,嘔逆,不納飲食,四肢少力,腹內水鳴。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處方】 全蠍7個,斑蝥14個,巴豆14粒,檳榔1個,麻油15兩,用麻油慢火煎,先入全蠍,次入斑蝥,次入巴。隨巴下檳榔,見巴黑色,方入黃蠟1兩,候熔,去前4味藥滓不用,只用蠟油,入後藥:黃柏皮2錢(炙),雄黃1錢(研),生硫黃1錢(研),蛇床子2錢(研),虢丹1錢(水飛),海螵蛸1錢,白膠香、黃連、杏仁、輕粉、麻油(膠香與油先溶)。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同入麻油中調,敷瘡。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處方】 檳榔1兩,人參1兩半(去蘆頭),肉豆蔻1兩(去殼),白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蓽撥1兩,高良薑1兩(銼),厚樸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五膈氣。脾胃寒,不能下食,嘔吐酸水,時時胸膈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處方】 檳榔3分,茴香子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當歸3分(微炒),芎䓖3分,丁香半兩,白豆蔻3分(去皮),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木香3分,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兩脅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

【處方】 檳榔1兩,麥糵(炒令微黃)1兩,白術1兩,人參(去蘆頭)1兩,曲2兩(炒令微黃),桔梗半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愈後,食早傷脾胃,勞複。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四

【處方】 檳榔1兩,厚樸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白術1兩,訶黎勒皮1兩,陳橘皮1兩半(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桂心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醋咽吐水及白沫,食飲不消,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別名】 檳榔湯

【處方】 檳榔1兩,人參1兩,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赤芍藥1兩,川大黃2兩半(銼碎,微炒),白術1兩,澤瀉1兩,木香1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留飲,宿食不消,腹中積聚。

【用法用量】 檳榔湯(《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處方】 檳榔(雞心者)1兩,幹漆(炒令煙出)1兩,石灰(火煆放冷)3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蟲動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用熱湯調,放溫,連2服,不拘時候。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處方】 檳榔。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口瘡白瘡。

【用法用量】 每用半錢,塗舌及唇上。

【摘錄】 《普濟方》卷二九九引《肘後方》

【別名】 檳榔湯

【處方】 檳榔半兩,芎䓖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白術半兩,木香半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寒疝積聚,結塊攻注,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 檳榔湯(《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檳榔8枚(皮子並用),人參2兩,茯苓2兩,陳曲2兩,厚樸2兩,麥糵2兩,白術2兩,吳茱萸2兩(一方有橘皮1兩半)。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憂恚不樂。

【用法用量】 每服2方寸匕,食後酒調下,1日2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雖用檳榔皮子、曲糵、厚樸,不得吳茱萸之溫中下氣,噫滿必不能除;不得參、芩、白術之扶助胃氣,冷食必不能化。尤妙在和滓酒服,以行溫散之力也。

【摘錄】 《千金》卷十五

【處方】 檳榔16分,人參6分,茯苓8分,橘皮6分,蓽拔6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醋水吐出。

【用法用量】 平晨空服,取生薑5大兩,合皮搗,絞取汁,溫,納散方寸匕,攪調,頓服之,1日1服,漸加至1匕半。若利多減,以微通泄為度。

【注意】 忌酢物、生冷、油膩、豬、魚。

【摘錄】 《外台》卷六引《廣濟方》

【處方】 檳榔1兩,木香半兩,白術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芍藥3分,桑根白皮3兩(銼),木通2兩(銼),牽牛子2兩(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癖結。腹脹滿,喘促,大小便難。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 檳榔3分,木通1兩(銼),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1兩,川升麻2分,黃芩2分,瞿麥3分,赤茯苓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腳氣。大小便秘澀,腹壅悶,腳膝煩疼,口乾咽燥,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1兩,牽牛子1兩,木香半兩,白術3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高良薑半兩,訶黎勒皮3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痞氣。心腹脹硬,食飲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檳榔半兩,赤茯苓3分,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枳實3分(麩炒微黃),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芎䓖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乳石發動,煩熱,心膈痞滿,大腸氣塞,腹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處方】 檳榔、白茯苓、白附子、白術、芫花、蓬術、大戟、甘遂、黑牽牛、巴戟、青皮、荊三棱(炒)、肉桂、茴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蠱氣,及下元腿膝虛腫。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用樟柳根煎湯調服。一更前後取腳上水;二更煎升麻湯下,取面上水;三更煎赤小豆湯下,取手上水;四更煎桑白皮湯下,取肚中水;五更煎茶酒下,取膜中水。

【摘錄】 《普濟方》卷一九四

【處方】 檳榔(至大者)半枚,麥門冬(熟水磨)1錢。

【功能主治】 大小便不通;腸胃有濕,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重湯燙熱服之。1方為末,每服2錢,蜜湯點服。1方用童子便、蔥白煎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九

【處方】 五靈脂、檳榔。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心脾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煎菖蒲湯調下。隔夜先將豬肉、鹽醬煮熟,令患人細嚼,休吞了,吐出,卻服前藥,空心食前服。

【摘錄】 《袖珍》卷二

【處方】 檳榔3分,木香3分,胡蘆巴半兩,肉豆蔻半兩,沉香半兩,桂心半兩,舶上茴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盲腸氣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 檳榔1兩,木香3分,高良薑半兩(銼),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惡疰心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本方用法原缺,據《醫方類聚》補。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 檳榔2個(1生,1煨)。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發汗或下後痞滿,或成寒實結胸,氣塞不通;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 酒2盞,煎1盞4分,作2服,溫飲之。

【摘錄】 《傷寒總病論》卷三

【處方】 檳榔1兩,海藻1兩(洗去鹹味),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芎䓖1兩,桂心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腹內諸氣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 赤芍藥1兩,檳榔1斤(面裹)。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氣淋。

【用法用量】 同燈心、棗子煎湯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八

【處方】 檳榔(如雞心者)1枚(為末)。

【功能主治】 寸白蟲。

【用法用量】 欲服藥,隔宿不吃晚食,放饑睡,先用鹽、醋等炙雜肉脯1片香熟,次日五更,令病人空腹嚼脯咽津,卻吐出肉,用溫米飲調檳榔末1錢匕,頓服即睡。至午前取下蟲方可食,甚者不過再服,月一至初五以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九

【處方】 檳榔(銼)1兩,木香1兩,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吳茱萸(湯洗3遍,焙乾,炒)半兩,牛膝(去苗,酒浸,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傷寒後腳氣攻心悶絕。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匕,食前煎桑根白皮,木通湯調下,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處方】 檳榔1兩,白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麥糵1兩(麩炒微黃),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熱病。心腹脹滿,四肢煩悶,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處方】 檳榔(生,銼)半兩,薑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熱酒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別名】 檳榔膏

【處方】 檳榔(銼)半兩,幹豬糞半兩(燒存性),龍骨1分,膩粉2錢匕。

【功能主治】 裡外臁瘡,遠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 檳榔膏(《雞峰》卷二十二)。

【注意】 忌無鱗魚、炸熱面。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別名】 檳榔湯

【處方】 檳榔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桔梗(去蘆頭)1兩,白術1兩,赤芍藥1兩,丹參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腹內氣脹腸鳴,胸背切痛。

【用法用量】 檳榔湯(《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 檳榔3分,白術上面給我們介紹了檳榔散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麼樣?現在瞭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療的發展,它一定會實現的。

【處方】 紫蘇、枳殼、厚樸、甘草、芍藥、陳皮、青皮、腹皮、香附、檳榔、防風。

【功能主治】 腳心癰。

【用法用量】 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服。

【摘錄】 《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處方】 檳榔2兩,桑根白皮3分(銼),蕪荑仁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寸白蟲。

【用法用量】 又取酸石榴東引根2握,銼碎,以漿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令溫調下2錢,5更初服藥,至明未有所下,即便再服。當日且宜吃粥,未服藥前,宜先嚼淡肉乾脯咽汁,汁引動蟲後,即服藥。每以月1-3日服之,餘日勿服。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七

【處方】 檳榔1兩,白術1兩,木香3分,人參1兩(去蘆頭),訶黎勒皮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食毒,腹脹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薑、棗,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處方】 雞心大檳榔2分,貫眾2分,石菖蒲1分,木香1分,炙甘草1錢。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蟲動脾痛,乍去乍來,嘔吐清沫。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煎,空心吞靈砂10丸,或金液丹。

【摘錄】 《直指》卷六

【處方】 檳榔1兩,木香半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吳茱萸半兩(湯浸7次,焙乾,炒),幹木瓜1兩,紫蘇莖葉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腳氣沖心,煩悶喘促。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四

【別名】 檳榔湯

【處方】 檳榔1兩,木香半兩,茴香子半兩(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腳氣沖心,煩悶不識人。

【用法用量】 檳榔湯(《張氏醫通》卷十四)。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1兩(切小塊),砂仁1兩,白蔻仁1兩,丁香1兩,橘皮半斤,生薑半斤,鹽1兩。

【制法】 用河水2碗浸1宿,次日用慢火焙乾,為末收貯。

【功能主治】 酒食過度,胸膈膨脹,口吐清水,一切積聚。

【用法用量】 每服用1撮,細嚼酒下;或開水調下亦可。

【摘錄】 《不居集》下集卷十二

【處方】 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豬苓1兩(去黑皮),木瓜1兩(幹者),紫蘇莖葉1兩,桑根白皮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腳氣。心腹脹滿,煩悶喘促。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1兩,沉香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木香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訶黎勒皮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麝香1分(研入)。

【制法】 上為細散,入麝香令勻。

【功能主治】 奔豚氣。小腹脹硬,心中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檳榔2錢,木香1錢半,輕粉少許。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暴吐,上焦氣熱所沖。

【用法用量】 用荊黃湯調服。如為丸亦可,用水浸蒸餅為丸,如小豆大,每服20丸,食後。

【摘錄】 《保命集》卷中

【處方】 茯苓皮、檳榔、枳殼、桑白皮、紫蘇葉、大腹皮、豬苓(去黑皮)、澤瀉、白術、川羌活、川芎、葶藶子(隔紙炒)、陳皮、甘草、商陸、木通、生薑皮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水氣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煎至1盞,1日3服。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一二九引《王氏集驗方》

【處方】 幹生薑、紫蘇莖葉、陳橘皮(須久年者,去白)、桔梗(炒,去蘆)各等分。

【功能主治】 腳氣上攻,頭面四肢浮腫,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2盞,煎至8分,去滓,下檳榔末2錢,再煎3數沸,食稍空時服之;徐徐行履,藥力過,又進1服。

【注意】 忌一切鹹物。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八

【處方】 檳榔3分,羚羊角屑3分,木香3分,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後腳氣上攻,心腹妨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四

【處方】 檳榔1兩,桑根白皮1兩,茯神3分,地骨皮3分,黃連3分(去須),葳蕤3分,麥門冬3分(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升麻3分,犀角屑1兩,赤芍藥半兩(銼),黃耆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服乳石致臟腑壅滯,發腳氣腫滿,四肢煩疼,口幹心躁,夜臥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1兩,赤芍藥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芎䓖半兩,赤茯苓半兩,柴胡1兩(去苗),木香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2分(銼碎,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積聚,心腹兩脅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陳皮1大握,蒼術(炒)1握。

【功能主治】 腳腫。

【用法用量】 上煎數沸,調檳榔末2錢,食後服。

【摘錄】 《醫學綱目》卷二十八

【處方】 檳榔1兩,獨活半兩,赤茯苓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半兩,沉香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䓖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疏風調氣。腳氣春、夏防發。主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半兩,木香半兩,當歸(炒)半兩,母丁香1錢,桂心1錢,冰片1錢(細研)豬苓(去黑皮)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氣淋,小腸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生薑、蔥湯調下。

【摘錄】 《醫統》卷七十一

【處方】 檳榔1兩,赤茯苓3分,赤芍藥3分,食茱萸3分,京三棱3分,訶黎勒皮3分,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息賁氣。胸膈妨實,右脅下堅急,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檳榔1兩,榆白皮1兩(銼),桂心半兩,滑石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得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三

【處方】 檳榔1兩,人參1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枯梗半兩(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乾薑1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胸膈痰飲,腹中虛鳴,食不消化,或加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處方】 雞心檳榔半兩,木香半兩,硫黃半兩,薑黃半兩,吳茱萸2錢,麝香1字。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冷瘡。

【用法用量】 麻油調敷,有膿則幹摻。

【摘錄】 《直指》卷二十四

【處方】 檳榔1錢,牛膝1錢,防己1錢,獨活1錢,秦艽1錢,青木香8分,天麻8分,赤芍8分,桑枝2錢,當歸5分。

【功能主治】 濕腳氣。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醫學心悟》卷三

【處方】 檳榔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紅雪2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腳氣。心腹脹滿,喘促,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熟水調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二四五

【處方】 檳榔3分,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兩,白術2兩,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胸中痰壅,嘔逆,不納飲食,四肢少力,腹內水鳴。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處方】 全蠍7個,斑蝥14個,巴豆14粒,檳榔1個,麻油15兩,用麻油慢火煎,先入全蠍,次入斑蝥,次入巴。隨巴下檳榔,見巴黑色,方入黃蠟1兩,候熔,去前4味藥滓不用,只用蠟油,入後藥:黃柏皮2錢(炙),雄黃1錢(研),生硫黃1錢(研),蛇床子2錢(研),虢丹1錢(水飛),海螵蛸1錢,白膠香、黃連、杏仁、輕粉、麻油(膠香與油先溶)。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臁瘡。

【用法用量】 同入麻油中調,敷瘡。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處方】 檳榔1兩,人參1兩半(去蘆頭),肉豆蔻1兩(去殼),白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蓽撥1兩,高良薑1兩(銼),厚樸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五膈氣。脾胃寒,不能下食,嘔吐酸水,時時胸膈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處方】 檳榔3分,茴香子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當歸3分(微炒),芎䓖3分,丁香半兩,白豆蔻3分(去皮),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木香3分,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兩脅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

【處方】 檳榔1兩,麥糵(炒令微黃)1兩,白術1兩,人參(去蘆頭)1兩,曲2兩(炒令微黃),桔梗半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愈後,食早傷脾胃,勞複。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四

【處方】 檳榔1兩,厚樸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白術1兩,訶黎勒皮1兩,陳橘皮1兩半(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桂心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醋咽吐水及白沫,食飲不消,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別名】 檳榔湯

【處方】 檳榔1兩,人參1兩,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赤芍藥1兩,川大黃2兩半(銼碎,微炒),白術1兩,澤瀉1兩,木香1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留飲,宿食不消,腹中積聚。

【用法用量】 檳榔湯(《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一

【處方】 檳榔(雞心者)1兩,幹漆(炒令煙出)1兩,石灰(火煆放冷)3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蟲動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用熱湯調,放溫,連2服,不拘時候。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處方】 檳榔。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口瘡白瘡。

【用法用量】 每用半錢,塗舌及唇上。

【摘錄】 《普濟方》卷二九九引《肘後方》

【別名】 檳榔湯

【處方】 檳榔半兩,芎䓖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白術半兩,木香半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寒疝積聚,結塊攻注,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 檳榔湯(《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檳榔8枚(皮子並用),人參2兩,茯苓2兩,陳曲2兩,厚樸2兩,麥糵2兩,白術2兩,吳茱萸2兩(一方有橘皮1兩半)。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憂恚不樂。

【用法用量】 每服2方寸匕,食後酒調下,1日2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雖用檳榔皮子、曲糵、厚樸,不得吳茱萸之溫中下氣,噫滿必不能除;不得參、芩、白術之扶助胃氣,冷食必不能化。尤妙在和滓酒服,以行溫散之力也。

【摘錄】 《千金》卷十五

【處方】 檳榔16分,人參6分,茯苓8分,橘皮6分,蓽拔6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吐酸水,每食則變作醋水吐出。

【用法用量】 平晨空服,取生薑5大兩,合皮搗,絞取汁,溫,納散方寸匕,攪調,頓服之,1日1服,漸加至1匕半。若利多減,以微通泄為度。

【注意】 忌酢物、生冷、油膩、豬、魚。

【摘錄】 《外台》卷六引《廣濟方》

【處方】 檳榔1兩,木香半兩,白術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赤芍藥3分,桑根白皮3兩(銼),木通2兩(銼),牽牛子2兩(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癖結。腹脹滿,喘促,大小便難。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 檳榔3分,木通1兩(銼),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1兩,川升麻2分,黃芩2分,瞿麥3分,赤茯苓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腳氣。大小便秘澀,腹壅悶,腳膝煩疼,口乾咽燥,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 檳榔1兩,牽牛子1兩,木香半兩,白術3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高良薑半兩,訶黎勒皮3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痞氣。心腹脹硬,食飲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 檳榔半兩,赤茯苓3分,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枳實3分(麩炒微黃),木香半兩,赤芍藥半兩,芎䓖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乳石發動,煩熱,心膈痞滿,大腸氣塞,腹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處方】 檳榔、白茯苓、白附子、白術、芫花、蓬術、大戟、甘遂、黑牽牛、巴戟、青皮、荊三棱(炒)、肉桂、茴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男子、婦人蠱氣,及下元腿膝虛腫。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用樟柳根煎湯調服。一更前後取腳上水;二更煎升麻湯下,取面上水;三更煎赤小豆湯下,取手上水;四更煎桑白皮湯下,取肚中水;五更煎茶酒下,取膜中水。

【摘錄】 《普濟方》卷一九四

【處方】 檳榔(至大者)半枚,麥門冬(熟水磨)1錢。

【功能主治】 大小便不通;腸胃有濕,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重湯燙熱服之。1方為末,每服2錢,蜜湯點服。1方用童子便、蔥白煎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九

【處方】 五靈脂、檳榔。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心脾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煎菖蒲湯調下。隔夜先將豬肉、鹽醬煮熟,令患人細嚼,休吞了,吐出,卻服前藥,空心食前服。

【摘錄】 《袖珍》卷二

【處方】 檳榔3分,木香3分,胡蘆巴半兩,肉豆蔻半兩,沉香半兩,桂心半兩,舶上茴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盲腸氣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 檳榔1兩,木香3分,高良薑半兩(銼),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惡疰心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本方用法原缺,據《醫方類聚》補。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 檳榔2個(1生,1煨)。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發汗或下後痞滿,或成寒實結胸,氣塞不通;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 酒2盞,煎1盞4分,作2服,溫飲之。

【摘錄】 《傷寒總病論》卷三

【處方】 檳榔1兩,海藻1兩(洗去鹹味),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芎䓖1兩,桂心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腹內諸氣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 赤芍藥1兩,檳榔1斤(面裹)。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氣淋。

【用法用量】 同燈心、棗子煎湯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八

【處方】 檳榔(如雞心者)1枚(為末)。

【功能主治】 寸白蟲。

【用法用量】 欲服藥,隔宿不吃晚食,放饑睡,先用鹽、醋等炙雜肉脯1片香熟,次日五更,令病人空腹嚼脯咽津,卻吐出肉,用溫米飲調檳榔末1錢匕,頓服即睡。至午前取下蟲方可食,甚者不過再服,月一至初五以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九

【處方】 檳榔(銼)1兩,木香1兩,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桂(去粗皮)3分,吳茱萸(湯洗3遍,焙乾,炒)半兩,牛膝(去苗,酒浸,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傷寒後腳氣攻心悶絕。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匕,食前煎桑根白皮,木通湯調下,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處方】 檳榔1兩,白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麥糵1兩(麩炒微黃),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熱病。心腹脹滿,四肢煩悶,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處方】 檳榔(生,銼)半兩,薑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熱酒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別名】 檳榔膏

【處方】 檳榔(銼)半兩,幹豬糞半兩(燒存性),龍骨1分,膩粉2錢匕。

【功能主治】 裡外臁瘡,遠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 檳榔膏(《雞峰》卷二十二)。

【注意】 忌無鱗魚、炸熱面。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別名】 檳榔湯

【處方】 檳榔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桔梗(去蘆頭)1兩,白術1兩,赤芍藥1兩,丹參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腹內氣脹腸鳴,胸背切痛。

【用法用量】 檳榔湯(《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 檳榔3分,白術上面給我們介紹了檳榔散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麼樣?現在瞭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療的發展,它一定會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