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寶寶大腿根鼓起小包?

兩歲的兜兜最近總是哭鬧, 家里人急得團團轉。 晚上兜媽給兜兜洗澡時發現, 孩子的大腿根部長了個小包, 兜媽很緊張, 心想“可別是瘤子吧”, 趕緊帶兜兜來醫院。 醫生一檢查, 說, 兜兜是得了小兒疝氣。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小兒外科主任楊六成教授提醒, 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最好方法, 有的家長不想孩子手術“遭罪”, 聽信網絡傳言“打針吃藥”就能治好,這是很危險的。

小兒疝氣是怎么回事?

楊六成介紹, 小兒疝氣學名叫腹股溝疝, 是因為孩子腹股溝區先天性薄弱, 導致腹腔里的腸管、網膜等臟器從缺損處突出來。

如果孩子經常不明原因地哭鬧,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癥狀來做初步判斷:觀察孩子大腿根部是否有小包, 小包有沒有掉到陰囊里, 活動時小包有沒有變大變明顯, 揉一揉、睡一覺小包會不會消失等。 如果小孩不斷地哭鬧, 而且大腿根部的小包持續存在, 那可能就出現了嵌頓疝, 也就是說腸子可能持續卡在小包內了, 這種情況需要馬上到醫院治療, 不可抱有僥幸心理, 以免延誤病情。

小兒疝氣多發于早產寶寶。 原因是早產寶寶腹股溝區肌肉筋膜還沒有發育完全, 哭鬧時, 肚子用力, 容易使腹中腸管、網膜等從沒有完全發育的筋膜突出, 形成小兒疝氣。 此外, 相比女孩, 男孩患疝氣的比例更高;營養不良、異常哭鬧的寶寶也容易發生小兒疝氣。

不可擅自“推回去”

小兒疝氣能否自己推回去?楊六成教授表示, 千萬別這么做, 以免操作不當, 傷害了孩子內臟。 簡單地推回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因為在寶寶哭鬧、跑跳后, 疝囊可能又會突出來。 一旦突出較多腸管, 則其壞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外, 反復突出還會增加手術的難度。

那么, 一定要手術治療嗎?楊六成介紹, 小兒疝氣的治療方法, 根據孩子的年齡有所不同。

如果是6個月以內的孩子, 有自愈的可能性。 這個階段, 如果小包反反復復突出, 可以給孩子佩戴疝氣帶。 不過, 如果小包的反復突出影響到小孩的休息或者影響到小孩的喂養的話, 年齡小于6個月的小孩也需要手術治療。

如果孩子的年齡有6個月以上, 則自愈可能性低, 手術是唯一的治愈方法。 有些家長聽信網絡“專家”, 聲稱可以打一針、吃兩副藥就好。 醫生鄭重提醒:生病了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莫要輕信網上的小偏方。

總而言之, 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最好方法。 因此, 從原則上講, 腹股溝斜疝確診后, 建議最好還是盡早進行手術治療為宜。

楊六成教授介紹說, 目前, 國內開展的兒童疝氣手術, 基本上都是先全身麻醉, 再利用腹腔鏡, 從疝囊的高位用縫線關閉這個缺損疝環口,手術時間不長, 約半小時。 手術中還可以同時發現并修補對側腹股溝薄弱的地方, 從而預防疝氣在對側再次發生。

寶寶術后護理要細心

據介紹,

小兒疝氣手術并不是很大的手術, 有的醫院日間手術服務, 患兒當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不過, 居家護理術后的寶寶有很多注意要點, 患兒家長需要留意:

1.在手術治療后, 小兒的陰囊有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腫脹, 一般2到3天時間就會消退。 若腫脹不消和發硬, 可能有淤血, 要請醫生檢查一下。 若腫脹和發硬不再發展了, 淤血就會慢慢被吸收。

2.寶寶應盡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和便秘。

3.盡量減少奔跑與站立過久, 注意休息。

4.適當增加營養, 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扁豆、雞、魚、肉、蛋等。

5.大一些的兒童適當進行鍛煉, 以增強身體素質。 (全媒體周潔瑩 通訊員伍曉丹、王健俊)

[責編: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