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傳統中醫 按摩足三里解胃脹

“四大金剛”:溫補扶正最相宜

《內經》中說:“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 ”何謂正氣?專家認為, 正氣是人體抵御外來毒邪的功能, 包括自我調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等,

疾病的過程就是人體正氣和邪氣相互斗爭的結果。 雖然外邪是致病的必要條件, 但從養生保健角度來看, 正氣不足才是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正氣很重要, 但也很脆弱, 飲食不節、缺乏運動、情志不調等都會影響正氣, 使邪氣有可乘之機, 正所謂“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疾病就這樣發生了。

很多中醫專家主張通過調理脾胃扶養正氣, 專家也不例外。 他說, 灸法, 虛寒者能補, 郁結者能散, 有病者能治, 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中醫認為, 溫補莫過于灸法, 能壯人陽氣, 益人真陰。 《扁鵲心書》提到:“人于無病時, 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這四個穴位就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

專家建議, 每天以艾條灸這四個穴位10~20分鐘, 以皮膚發紅為度, 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增強免疫力。 若是不方便艾灸, 也可以經常按摩這幾個穴位。

足三里:內科疾患“多面手”

足三里是人體“知名度”最大的穴位, 也是治病養生的“多面手”。

專家說, 從中醫經絡學來看, 足三里穴是胃經的合穴, 擅治臟腑疾患, 尤其是脾胃方面的問題, 難怪《四總穴歌》中這樣贊揚它:“肚腹三里留。 ”胃痛、胃脹等消化道疾病都可以經常刺激足三里穴。 上班靜坐時間長了, 難免感覺體乏肢酸, 不妨敲敲足三里穴, 再輔以按摩涌泉穴, 幾分鐘后便會感到精神抖擻。 此外, 高血壓、糖尿病、頭痛、頭暈、產后乳汁不足等, 也可以找它來緩解。

天樞穴:腹瀉便秘雙調節

有些人一腹瀉就吃止瀉藥, 專家對此表示反對, 他說, 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 能將體內的致病菌及其所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 減少對人體的毒害。 發病初期若馬上使用止瀉劑, 無疑等于閉門留寇。 不過我們也不必忍受無休止的腹瀉,

可以通過簡單的穴位療法來緩解一下, 比如按壓天樞穴。

按照中醫理論, 腹瀉屬于寒性疾病, 宜選用灸法。 患者可躺在床上, 兩側天樞穴各灸20分鐘, 同時再灸神闕穴(即肚臍)數分鐘。 除了天樞穴外, 還可灸關元穴和氣海穴, 這兩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 當然也可以緩解腹瀉。 至于過敏性結腸炎引起的腹瀉, 可以用生姜切成薄片敷在這幾個穴位上, 再在上面進行艾灸。

如果是便秘, 可用手掌在天樞穴周圍順時針方向揉捏, 以促進腸蠕動;還可用兩拇指點按天樞穴, 尤以左側天樞穴為要, 有促進排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