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蚊蟲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Huā Wén Chónɡ
【別名】黃螞蟻(《全展選編·皮膚科》)。
【來源】為隱翅蟲科動物多毛隱翅蟲的全蟲。 夏、秋採集, 鮮用。
【原形態】形如螞蟻, 全身散生褐色毛, 鞘翅甚短, 長方形, 顏色深藍或暗綠。 觸角絲狀, 末端為暗褐色。 小腮須由三、四節組成, 第四節甚短, 末端成疣狀, 亦呈暗褐色。 後頭呈頸狀, 頭及尾端之兩節為黑色。 前胸背板稍呈卵形, 其腹面及足皆為赤褐色。 多生活于田邊、溝邊及玉米根四周, 有趨光性, 夏晚常迎光而飛。
【毒性】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 殺蟲, 止癢。 治神經性皮炎, 癬瘡。
【用法用量】本品有毒, 不可內服。
【附方】
①治神經性皮炎, 癬瘡:花蟻蟲適量。 用75%酒精浸泡三日後, 取液外擦患處, 每七天擦一次。 (性味以下出《雲南中草藥》)
②治神經性皮炎:黃螞蟻適量, 除去蟻頭, 擠出內臟漿汁塗患部, 6~8天一次。 黃螞蟻漿汁塗患處4~6小時後, 患部皮膚有刺激性疼痛, 隨後出現紅、熱, 形成片狀丘疹性皮炎;再敷硝胺軟膏, 2~3天結痂, 瘙癢消失, 4~5天脫痂, 皮膚光滑柔軟而痊癒。 (《全展選編·皮膚科》)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