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滋補圣品山藥食療法

山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 但是它的滋補效果卻并不是一般。 山藥補氣而不滯, 養陰而不膩, 且兼澀性, 故又能固腎澀精, 對脾虛泄瀉, 肺虛咳嗽, 腎虛帶下, 消渴等皆有較好療效。

山藥又名薯裁, 具有益氣養陰, 補脾肺腎的功效, 屬補氣藥。

《 本草綱目》載:山藥能“益腎氣, 健脾胃, 止泄痢, 化痰涎, 潤皮毛”。 清張錫純說:山藥“色白人肺, 味甘人脾。 能滋潤血脈, 固攝氣化, 寧嗽定喘, 強志育神, " “能滋陰又能利濕, 能滑潤又能收澀。 是以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 特性甚和平, 宜多服常服耳。 ”

腹瀉

脾虛大便滑瀉,

小便不利, 兼有喘嗽者, 用“山藥粥”服之。 方法是:生懷山藥500克, 軋碎, 每用30-60克和涼水調入鍋內, 置爐上, 煮三沸成粥后即可服之。 脾腎兩虛, 腸滑不固而瀉久者, 可加熟雞子黃(捏碎)3枚, 調山藥煮服之。

痢疾

痢下膿血腥臭, 兼下焦虛憊, 氣虛滑脫者用“三寶粥”服之有療效。 配方用法:生山藥30克, 三七6克(研末), 鴉膽子20-30粒(去皮)。 先用適量水調和山藥粉煮作粥, 即用其粥送服三七末、鴉膽子。 每日一劑, 用三五日即效。

嘔吐

胃氣上逆, 嘔吐頻作, 用“山藥半夏粥”。 配方用法:生山藥30克軋細, 清半夏30克。 將清半夏用微溫水淘洗數次, 不使分毫有礬味。 先加適量水煎半夏, 取汁去渣;再于半夏煎液中加人山藥粉, 煎兩三沸后和白砂糖食之。 若為熱性嘔吐, 則以柿霜代砂糖調服,

若為胃寒嘔吐, 則以山藥半夏粥送服干姜細末1-2克。

咳喘

肺腎陰虛, 喘促咳嗽, 食欲不振, 顴紅潮熱, 脈虛數等, 可用張氏“資生湯”:生山藥so克, 玄參15克, 白術9克, 生雞內金6克, 牛芬子9克。 熱重加生地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也可配用“一味山藥飲”, 用生懷山藥120克, 切片, 煮取藥汁約60毫升, 當茶徐徐溫飲, 此方對老年氣虛自汗、心悸怔忡之證亦有良效。

消渴

多飲、多食、多尿, 下元虛損, 煩渴多尿者, 可用“王液湯”(生山藥30克、生茂15克、知母8克、葛根4.5克、五味子9克、花粉9克、內金6克), 臨床上用于糖尿病患者, 有療效。

煎湯代茶飲:每日用生山藥30-50克, 大棗5-7枚, 煎湯去渣, 當茶溫飲。 久服健脾益氣, 增加食欲, 提高機體抗病力。

蜜汁山藥:將鮮山藥500克削皮洗凈, 切成大拇指長,

放人大碗內, 撒上白糖50 克, 加水適量, 蒸至山藥熟爛, 取出倒在盤內。 然后將蒸山藥的汁水濾人鍋中, 于鍋中加白糖100克, 蜂蜜50克, 桂花少許, 燒開。 再用濕淀粉15克加水100毫升, 調稀淋人鍋中勾芡, 見湯汁濃稠時, 端鍋離火, 澆在山藥上即是。 蜜汁山藥香甜可口, 山藥糯軟易消化, 且富含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