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認知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 在學校裡面需要學習的東西是很多的, 一個人學習的好壞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 學習的環境, 家庭的環境, 平時所接觸的人等對於一個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奧蘇伯爾將學生在學校的學業分為三個方面, 認知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以及附屬內驅動, 很多人對這個並不瞭解, 下面具體介紹。

認知內驅力(cognitive drive), 是一種要求瞭解和理解周圍事物的需要, 要求掌握知識的需要, 以及系統的闡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需要, 在學習活動中, 認知內驅力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為了獲得知識), 是一種重要的和穩定的動機。 由於需要的滿足(知識的獲得)是由學習本身提供的, 因而也稱為內部動機。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績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任務本身, 而是把學業成績看成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它首先由奧蘇貝爾提出。 奧蘇貝爾對自我提高內驅力的特點、作用以及培養和激發措施進行了論述。

附屬內驅力(Affiliated Drive)是指為了保持長者們(如教師、家長)或集體的贊許或認可, 而表現出要把學習或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

這種動機特徵在年幼兒童的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 表現為追求良好的學習成績, 目的就是要得到讚揚和認可。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績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任務本身, 而是把學業成績看成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這種需要從兒童入學開始, 日益顯得重要, 成為成就動機的主要組成部分。

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一種通過自身努力, 勝任一定的工作, 取得一定的成就, 從而贏得一定的社會地位的需要。 它與認知內驅力的區別在於:認知內驅力的指向是知識內容本身, 它以獲得知識和理解事物為滿足;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會地位, 它以贏得一定的地位為滿足。 由於在社會中, 一定的成就總能夠贏得一定的地位, 成就的大小決定著他所贏得的地位的高低。 所以, 取得成就成了贏得地位的前提。 又因為成就的取得與能力水準是相稱的。 這樣, 對地位的追求就導致了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提高,

成為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由此看來, 對地位的追求是動機的直接目標;成就的獲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間接的目標。 顯然, 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一種外部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