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易怒傷身也傷人 善於制怒品須高

一張“發怒後遺症”的圖, 近一段時間以來在網上流傳開來, 人生氣後對應的症狀都能在圖上找到。 生氣是一種負性情緒, 也是負能量。 經常生氣和易怒的人, 確實會影響健康。 而如果短時間大怒, 會加重已經存在和控制比較好的基礎疾病, 如心腦血管疾病及精神系統的疾病, 不僅僅是傷害自己, 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生氣危害最大的當屬心肌缺氧, 生氣時大量的血液瞬間沖向大腦和面部, 會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 所以脾氣暴怒的人容易發生中風, 也容易發生猝死。 而且這些人所面臨的危險比那些所謂A型個性的人還要大。

特別是平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 尤其危害更大。 我國一位著名的領導人就是在會議中過於激動, 導致突發性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合併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陣發性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障礙, 不幸去世。 這個教訓非常慘痛。

再就是胃潰瘍。 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 並直接作用於心臟和血管上, 使胃中的血流量減少, 蠕動減慢, 食欲變差, 經常生氣會精神抑鬱, 嚴重時還會引起胃潰瘍。

有一句話叫“怒傷肝”。 生氣的時候, 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 這種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 使血糖升高, 脂肪酸分解加強, 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都會相應增加。

還有就是傷神。

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 難以入睡, 致使神志恍惚, 無精打采, 身體健康大打折扣。

也容易觸犯刑律。 有的人在生氣或大怒的情況下, 腎上腺素迅速分泌, 機體進入應激狀態, 同時交感神經起作用引起腹腔內臟及皮膚末梢血管收縮、心搏加強和加速、瞳孔散大、肌肉工作能力增加, 同時會出現意識短暫“狹窄”的現象, 即會專注於某些事情而忽略很多其他因素, 出現一時的衝動, 喪失理智, 做出“激情犯罪”的事情, 對個人和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最終導致觸犯國家法律。 這樣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同時, 生氣還會損傷免疫系統抗病的功能、內分泌系統和呼吸系統的調節功能導致相關疾病的發生等等, 總之, 生氣百害而無一利。

但是有人說, 我就是愛生氣, 那應該怎麼辦?

有調查顯示, 愛生氣的人, 大多為年輕人和年事很高的人。 這是因為年輕人血氣方剛, 考慮事情欠周全;而老年人多是高齡導致的性格變異, 例如老年癡呆症等, 同時還多伴有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等精神症狀。

不生氣或不生“大氣”, 除了性格以外, 更是一種修養。 著名作家白樺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 經歷了中國所有的政治運動, 並且無一倖免地次次成為嚴厲的批判對象。 他生於憂患, 出生入死, 滿懷激情和理想, 到頭來, 卻遭受反復的清洗、打擊、懲罰、壓制、中傷和非議, 莫名的禁令如影隨形, 伴隨一生, 致使他長期被迫邊緣化, 消失在公眾的視線之外。 然而, 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他始終堅毅、堅韌和挺拔。

遭受打擊的日子裡, 他總是跌倒了再爬起來。 沉默寂靜的歲月中, 他不卑不亢, 寵辱不驚, 一如既往地堅守良知和正義。 “寵辱不驚、雲淡清風”就是他的人生觀真實寫照。 具體說來, 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有些氣該不該生:他人無意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冒犯”了你;人在患病或心理不健全時, 或酒後, 或極度憤怒時, 言行容易反常;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般的瑣事;毫無根據的流言、傳言、小道消息。 “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很不明智的, 是為智者所不為的。

消氣要越快越好:立即離開生氣的現場和激惹你生氣的人;找知心朋友或其他自己信賴的人傾訴;聽幾首自己喜愛的歌曲或音樂, 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立即從事自己心愛的技藝等等。

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氣憤的時間, 讓“氣憤”的強度減弱, 時間縮短, 維持心理平衡。

做事須三思而行:我國的大家季羨林先生認為遇事“三思而行”是勸人做事不要魯莽, 要仔細考慮, 然後行動, 則成功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碰壁的可能性會小一些。

另外, 愛生氣的人平時適當地多吃一些清肝火的藥物, 多吃點小麥粉、玉米麵、豆製品、白蘿蔔、油菜、芹菜、海帶、牛奶等食物, 少吃有助肝火的食品。

俗話說“笑一笑, 十年少”、“要活好, 心別小;善制怒, 壽無數”。 大凡長壽之人都是心態平和、愛笑的人。 成天苦瓜臉, 沒事兒就生氣的人絕不會頤養天年的。

如果你希望健康快樂地生活, 那麼就敞開心胸吧;如果你希望長壽百年,

千萬不要發怒。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副對子, 不妨想想是否有道理:

人生就像一場戲, 因為有緣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 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脾氣, 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 氣出病來無人替。 我若氣死誰如意, 況且傷神又費力。 鄰居親朋不要比, 兒孫瑣事由他去。 吃苦享樂在一起, 神仙羡慕好伴侶。

文/楊軍(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