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腦共濟失調,背後原因是什麼呢?
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的最主要症狀是小腦共濟失調, 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這種疾病最容易出現在中青年人身上, 除了遺傳因素之外, 這種疾病還可能會有什麼原因呢?
一、病因
本病的生化改變尚不明。 有的病人有丙酮酸氧化的缺陷。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是遺傳性共濟失調的主要類型, 其共同特徵是中青年發病。 血管病、占位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和共濟失調, 經CT掃描證實排除其他累及小腦及腦幹的變化。
二、疾病病因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具有遺傳異質性, 最具特徵性的基因缺陷是擴增的CAG三核苷酸重複編碼多聚穀氨醯胺通道, 該通道在功能不明蛋白和神經末梢上發現的P/Q型鈣通道αDA亞單位上;其他類型突變包括CTG三核苷酸(SCA8)和ATTCT四核苷酸(SCA10)重複序列擴增, 在許多病例中這種擴增片斷的大小與疾病嚴重性有關, 且年齡愈小, 病情愈重。 SCAs基因突變改變蛋白的性質, 實質無法被正常加工, 異常加工的片斷與一種參與非溶酶體降解的缺陷蛋白泛素結合, 共同以蛋白酶體的符合體形式轉運至核內, 推測這種核內蛋白聚集可影響細胞核的功能。 每種SCA亞型基因位於不同的染色體,
三、症狀體征
1、SCA共同症狀體征是, 30-40歲隱襲起病, 緩慢進展, 也有兒童期及70歲起病者;下肢共濟失調為首發症狀, 表現走路搖晃、突然跌倒和講話含糊不清, 以及雙手笨拙、意向性震顫、眼球震顫、癡呆和遠端肌萎縮等;檢查可見肌張力障礙、腱反射亢進、病理征、痙攣步態、音叉振動覺及本體覺喪失。 通常起病後10-20年不能行走。
2、除共同臨床表現外, 各亞型有各自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