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更能長壽
受訪專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會會長 熊必俊
本報記者 唐 珍
“忙了大半輩子, 退休後要好好歇歇。 ”這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想法。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忙比閑好”, 適度忙碌的人, 壽命比普通人高出29%。 美國《職業健康心理學》雜誌刊載的論文顯示, 退休後仍然工作的人, 身體和精神狀態好于完全停止工作的人, 前者罹患重病的幾率低17%, 精神健康測試得分高31%。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程書鈞曾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指出,
熱愛工作型。 醫生、教師、科研人員、文字工作者等職業“越老越吃香”。 從這些行業退休的人, 不乏熱愛工作、希望發揮餘熱者。 與年輕人相比, 他們經驗豐富、技術扎實、心態成熟, 對自己鍾愛的事業充滿眷戀。 如果完全離開工作, 不僅自己一時難以適應, 也是社會的損失。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研究員指出, 對工作投入越多的人, 越難接受退休後的生活。 特別是上述行業的從業者,
熱心腸型。 有些人天生有副熱心腸, 愛熱鬧, 愛張羅事, 喜歡組織活動, 樂於伸出援手, 人緣一級棒。 離開單位後, 身邊突然冷清下來, 就像一場熱鬧的戲劇戛然而止, 心裡空落落的。 “人是社會性動物, 離不開群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會會長熊必俊指出, 熱心腸的老人不能悶在家裡, 不妨去社區做志願者, 為鄰里忙活。 陝西西安就有一位93歲的老人, 退休後在社區裡組建“快樂大本營”, 組織同齡人打橋牌、拉家常、曬太陽養生等, 還親手製作板凳、桌子, 提供茶水。 如今, 每次活動都有四五十人參加, 老人的身心狀況都很好,
歸隱田園型。 人越老越容易想家, 這個“家”就是故鄉。 儘管歲數大了, 腦子不太靈活了, 但兒時爬過的山、下過的河、熟悉的鄉音依然歷歷在目。 李娟說, 中國人歷來有歸隱田園的文化傳統。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描述的“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的鄉村生活, 蘊含著遠離塵世、清靜無為的自然哲學, 能讓漂泊多年的長者找到靈魂的歸宿。 養雞、種菜等簡單的農活能促進血液迴圈, 增強體質, 清醒頭腦, 為長壽打下良好的基礎。 很多人會念叨,
夢想未了型。 年輕時, 孩子太小、錢太少、休假太短、工作離不開……上了歲數的人總喜歡回頭看, 他們會發現, 因為上面種種理由, 讓自己攢下很多未了的心願。 大津秀一是日本的一名臨終關懷從業者, 他傾聽了1000多名患者的“臨終前遺憾”, 很多都是年輕時未完成的小事, 比如“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沒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享受過美食”等。 人生就像個旅行團, 已經加入了, 不走完全程很可惜。 如果很想試著去實現夢想, 身體狀況也還不錯, 就勇敢地去做, 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
學無止境型。 對於老一輩人來說, 年輕時條件有限, 學習是很“奢侈”的事。 “一些老人求知欲強, 喜歡學習新東西, 願意瞭解新事物, 這非常好。 ”熊必俊說, 國外的研究發現, 有好奇心的老人更長壽。 學習能延緩智力衰退, 還能創造更多興趣愛好, 幫老人加強人際交往, 增強幸福感和價值感。 退休後有了大把時間, 老人不妨有計劃地學習電腦、攝影、書法、繪畫等比較複雜且需要動腦子的技能,也可參加老年大學。好強的老人要避免攀比,能學到知識就好,沒必要追求比他人學得更多、更好。
依賴子女型。 許多老人跟子女難捨難分,要麼同住,幫著帶娃、做家務,要麼時不時去子女家“視察”。熊必俊指出,許多長壽老人都與子女共同生活,晚輩恪盡兒孫本分,悉心照料老人,老人也盡力輔助兒孫。不過,從心理學角度看,父母和子女要學會“分離”,保持適度的距離。如果用“親情臍帶”始終捆綁到一起,老人還經常有意無意干涉子女的婚姻生活,就很容易出現家庭矛盾。
內向好靜型。 有些人生性好靜,不愛與人過多接觸,就希望退休後能清清靜靜安享晚年。李娟說,喜歡安靜不等於離群索居,無所事事。活著,絕不僅僅是壽命的一個數字,而是你活的品質。如果覺得帶孩子、養寵物等“鬧騰”,不妨在家種花養草,或學習書法、烹飪等,看看大自然的樣子,感受季節的變化,聆聽藝術的召喚。長時間居家生活,很容易作息混亂,電視一看就是一天,飯也湊合“糊弄”。建議好靜的老人列出生活作息表,把起床、睡覺、三餐、鍛煉、讀書、散步等都包含進去,精確到幾點幾分,並嚴格執行,才能把清淨日子過得充實。▲
老人不妨有計劃地學習電腦、攝影、書法、繪畫等比較複雜且需要動腦子的技能,也可參加老年大學。好強的老人要避免攀比,能學到知識就好,沒必要追求比他人學得更多、更好。
依賴子女型。 許多老人跟子女難捨難分,要麼同住,幫著帶娃、做家務,要麼時不時去子女家“視察”。熊必俊指出,許多長壽老人都與子女共同生活,晚輩恪盡兒孫本分,悉心照料老人,老人也盡力輔助兒孫。不過,從心理學角度看,父母和子女要學會“分離”,保持適度的距離。如果用“親情臍帶”始終捆綁到一起,老人還經常有意無意干涉子女的婚姻生活,就很容易出現家庭矛盾。
內向好靜型。 有些人生性好靜,不愛與人過多接觸,就希望退休後能清清靜靜安享晚年。李娟說,喜歡安靜不等於離群索居,無所事事。活著,絕不僅僅是壽命的一個數字,而是你活的品質。如果覺得帶孩子、養寵物等“鬧騰”,不妨在家種花養草,或學習書法、烹飪等,看看大自然的樣子,感受季節的變化,聆聽藝術的召喚。長時間居家生活,很容易作息混亂,電視一看就是一天,飯也湊合“糊弄”。建議好靜的老人列出生活作息表,把起床、睡覺、三餐、鍛煉、讀書、散步等都包含進去,精確到幾點幾分,並嚴格執行,才能把清淨日子過得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