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到底什麼是關節?

關節是人體重要的一個部位, 關節在骨頭與骨頭相連的位置。 關節一旦受傷就會影響到骨頭之間的互動, 導致行動不便, 嚴重的還會留下後遺症。 保護關節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意識, 保護關節可以多補充一些鈣質, 多一些運動鍛煉以及陽光照射。 下面, 我們就來看看為了防止關節受傷運動前要怎麼做吧!

1、首先, 處理好“鍛煉”和“休息”這對矛盾。 把握好鍛煉和休息, 動和靜的分寸, 總的原則是“休息關節, 鍛煉肌肉”。 對已經出現早期、輕微症狀者, 必要的休息可以減少關節的磨損, 利於炎症和腫脹的消散。 而適當鍛煉可以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加強關節的穩定性, 減輕關節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

2、要選擇科學適當的鍛煉方式。 有膝關節炎的人, 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 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

游泳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 對頸椎、肩關節、膝關節等都有保健作用, 同時對糖尿病、高血壓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散步是一種最經濟、最安全、最適宜長期堅持的運動形式, 有關節炎的患者散步時步幅不要太大, 速度不要太快, 快步疾走容易加劇關節的磨損。 仰臥起坐、俯臥撐、橋形拱身以及模仿蹬自行車, 都是病人最好的運動。 可以做床上抬腿運動, 用大腿帶動小腿, 膝關節不彎曲, 必要時可以在腳踝部放個沙袋, 增加鍛煉強度, 這種鍛煉方式的好處是不受場地的限制。 關節炎患者不適宜進行一些劇烈的活動, 如蹲馬步、蹲下起立、爬樓梯、登山等, 這些活動會增加關節負荷, 加劇關節的磨損。 章亞東博士說, 老人在爬樓梯、爬山時,
關節負重是正常時的4-5倍, 有的樓房沒有電梯, 必須走樓梯時, 可以扶著欄杆或牆, 注意不要跨步上樓梯, 要等雙腳全部在一個臺階上後, 再邁下一步。

3、是掌握鍛煉的強度。 應以鍛煉後不覺得過度疲勞為適宜, 無論何種鍛煉均應不導致肌肉過度疲勞, 不增加關節疼痛症狀。

4、減輕體重。 肥胖往往加重關節面的負擔, 使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 引起變形性關節炎。 肥胖還可通過其他代謝併發症間接影響關節, 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症等等。

5、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 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 避免長時間下蹲, 長期從事下蹲式工作時, 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 最好能坐個小板凳改為低坐位, 長時間坐著和站著, 也要經常變換姿勢,

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騎自行車是治療和預防骨性關節炎的一項很好的運動形式, 但要注意調好車座的高度, 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 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 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

6、避免關節受傷。 經常參加體育鍛練, 可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 有利於關節穩固性的增強, 也可以提高關節的靈活性, 對防止關節損傷有積極的作用。 保持各關節在正常的活動軌跡中運動, 是預防關節慢性勞損的一個重要措施, 要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在遇到摔倒、衝撞等情況下, 順勢緩衝是一種很有效而合理的自我保護動作。 例如, 不慎摔倒時,

不要用手去撐地, 應主動降低身體重心, 儘量先用臀部著地, 身體作團狀緩衝, 如不得不用手撐地, 應立即屈腕屈肘, 以肩背著地, 身體作團狀緩衝。 遇到關節被扭曲時, 身體應做順勢緩衝動作, 不要硬頂, 否則關節外和關節內的組織會受到損傷, 嚴重時會發生斷裂。

7、防治骨質疏鬆。 預防關節病要關注骨骼的健康。 骨質疏鬆的嚴重後果就是骨折, 當然也包括各個關節部位。 要從兒童期就開始吃富含鈣、低鹽和適量的蛋白質飲食, 例如牛奶, 注重曬太陽和身體鍛煉。

保護關節一定要周全, 所以就需要關節護具。 關節護具不僅可以起到保護預防受傷的功能, 還能夠緩解關節不適並且更好的恢復。 如果是有關節問題的朋友,

就可以做一些有助於關節早日恢復的活動操。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以及新鮮蔬菜, 養成良好的習慣, 注意 關節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