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活血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Huó Xuè Dān

【別名】遍地香、地錢兒、鈸兒草、連錢草、銅錢草、白耳莫、乳香藤、九裡香、半池蓮、午年冷、遍地金錢、金錢早草、金錢 艾、也蹄草、透骨消、透骨風、過牆風、甾骨風、蠻子草、胡薄荷、穿穿牆草、團經藥、風草、肺風草、金錢薄荷、十八缺草、江蘇金錢草、一串錢、四方雷公根、馬蹄筋骨草、破銅錢、對葉金錢草、疳取草、鑽地風、接骨消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choma longituba(Nakai )Kupr[G.hederacea L.var .longituba Nakai;G.hederacea auct.non L.]

採收和儲藏:4-5月採收全草,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活血丹, 多年生草本, 高10-30cm, 幼嫩部分被疏長柔毛。 匍匐莖著莖地生根, 莖上升, 四棱形。 葉對生;葉柄長為葉片的1.5倍, 被長柔毛;葉片心形或近腎形, 長1.8-2.6cm, 寬2-3cm, 先端急尖或鈍, 邊緣具圓齒, 兩面被柔毛或硬毛。 輪代站花序通常23花;小苞片線形, 長4mm, 被緣毛;花萼筒狀, 長9-11mm, 外面被長柔毛, 內面略被柔毛, 萼齒5, 上唇3齒較長, 下唇2齒略短, 頂端芒狀, 具緣毛;花冠藍色或紫色,

下唇具深色斑點, 花冠筒有長和短兩型, 長筒者長1.7-2.23cm, 短筒者長1-1.4cm, 外面多少端凹入;雄蕊4, 內藏, 後對較長, 花藥2室;子房4裂, 花柱略伸出, 柱頭2裂;花盤杯狀, 前方呈指狀膨大。 小堅果長圓狀卵形, 長約1.5mm, 深褐色。 花期4-5月, 果期5-6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參拔50-2000m的林緣、疏林下、草地上或溪邊等陰濕處。

資源分佈:全國各地除甘肅、青海、新疆及西藏外, 均有分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葉方柱形, 細而扭曲, 長10-20cm, 直徑1-2mm, 表面黃綠色或紫紅色, 具縱棱及短柔毛, 節上有不定根;質脆, 易折斷, 斷面常中空。 葉對生, 灰綠色或綠褐色, 多皺縮, 展平後呈腎形或近心形, 長1-3cm, 寬1.5-3cm, 邊緣具圓齒葉柄纖細, 長4-7cm。 輪傘花序腋生, 花冠淡藍色或紫色, 二唇形, 長達2cm。 搓之氣芳香, 味微苦。

以葉多、色綠、氣香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呈方形。 表皮 胞1列, 有非腺毛及腺毛, 皮層薄壁細胞約8列, 角隅處於厚角組織;內皮層處有厚角組織;內皮層凱氏點明顯。 維管束外韌型, 環列;韌皮部外側有木化纖維, 木質部較寬, 髓部薄壁細胞較大。

粉末特徵:灰綠色, 1.非腺毛多細胞, 常有1-幾個細胞縊縮, 另有單細胞錐狀非腺毛。 2.原鱗頭部8細胞。 3.小腺毛頭部單細胞:柄單細胞。 4.葉下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 5.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 有較細宇航局的角質紋理。 6.螺紋、網紋導管直徑20-20μm。

【化學成份】莖葉含揮發油, 主成分為左施松樟酮(pinocamphone), 左旋薄荷酮(menthone), 胡薄荷酮(pulelgone),α-蒎烯(α-pinene), β-蒎烯(β-pinene), 棕檬烯(limonene), 1-8-桉葉素(1,8-cineole), 對-聚傘花素(p-cymene), 異薄荷酮(isomenthone), 異松樟酮(isopinocamphone), 芳樟醇(linalool), 薄荷醇(mentholk)及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

成分隨產地、採用及其他因素而有所差異還含歐亞活血丹呋喃(glechomafuran), 歐亞活血丹內酯(glechomanolide)。 此外尚含熊果酸(ursolic acid),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 阿魏酸(ferulic acid), 膽鹼(choline), 維生素C及水蘇糖(stachyose)等。

【藥理作用】

1.利膽作用, 能腫進肝細胞的膽汁分泌, 肝膽管內膽汁增加, 內壓增高, 膽道括紙醉金迷肌鬆弛, 而使膽汁排出。

2.利尿作用, 煎劑大鼠灌胃有顯著著利尿作用, 連續應用則利尿作用逐漸降低。 麻醇家兔試驗也有明顯利尿作用。

3.溶解結石作用, 能使小便變為酸性, 而使存在於堿 性條件下的結石溶解。

4.抑菌試驗 對金黃色葡萄球極度敏感, 宋內痢疾桿菌中離敏感, 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均不敏感。

【性味】味苦;辛;性涼

【歸經】肝;膽;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濕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熱淋石淋;濕熱黃疸;瘡癰腫痛;跌僕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浸酒, 或搗汁。 外用:適量, 搗敷或絞汁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