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樸丸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方劑椒樸丸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而且椒朴丸營養豐富, 含有很多醫藥成分, 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 漢椒(去目)厚樸(去粗皮, 銼)茴香 青鹽(淘去沙土, 取浮)各60克
【制法】 上藥以水1.2升, 煮令幹, 焙燥, 搗為末, 麵糊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胃健脾。 治脾胃虛冷, 年久不思飲食, 或發虛腫, 或日漸羸瘦, 四肢衰倦, 吐利無節。
【用法用量】 每次30~40丸, 空腹時用米飲或鹽湯送下。 病深者, 每日三次。
【摘錄】 《蘇沈良方》卷四
【處方】 梓州厚樸10兩(去皮, 薑制, 炙令香, 細銼), 漢椒(揀淨)10兩, 鹽花10兩, 黑附子2兩(炮, 去皮臍,
【制法】 上以水10碗, 於銀石器內, 以慢火熬, 候水盡為度, 焙乾, 同研為末, 煉蜜並糯米粉同為糊, 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虛乏, 伏積冷氣, 飲食不消, 多因羸瘦, 面黃口淡, 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 空心溫酒送下。 如大便滑泄, 生薑米飲送下。
【摘錄】 《博濟》卷二
【處方】 舶上茴香(炒)4兩, 陳皮(去白)4兩, 青鹽4兩, 生薑(連皮)1斤, 厚樸1斤(去粗皮), 大棗120枚, 川椒(去目合口者, 淨, 炒出汗)半斤, 黑附子2兩(炮, 去皮臍)。
【制法】 上用水1鬥2升, 同入銀石器內煮, 大沸後用慢火煮令水盡, 取出焙乾, 為細末, 酒糊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虛冷, 不思飲食, 四肢倦怠, 泄瀉無時。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 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五
【處方】 益智仁(去殼, 炒)、台椒(炒出汗)、川厚樸(去粗皮,
【制法】 上藥於銀石器內, 以水浸平藥, 用慢火煮幹, 焙燥為細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壯脾暖胃。 主五更溏泄由寒積所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加至40丸, 空心、食前用鹽湯、溫酒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五
【處方】 川椒(去目, 炒出汗)2兩, 蒼術(去皮, 酒浸, 曬乾)4兩, 乾薑4兩(切), 厚樸2兩(細切, 與薑同和炒)。
【制法】 上為細末, 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血海虛冷, 臍腹(疒丂)痛, 崩漏, 赤白帶下;男子腎虛, 下元久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一○引《施圓端效方》
【處方】 川椒2兩, 厚樸2兩, 青鹽2兩, 小茴香2兩, 木香2兩。
【制法】 上(口父)咀, 於砂鍋內用水浸藥過一指高, 文武火煮幹,
【功能主治】 偏墜, 木腎囊腫。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 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九十引《經驗秘方》
【處方】 川椒3兩(炒, 去閉口), 厚樸1兩半(制), 乾薑1兩半(炒), 小茴3兩(鹽水炒), 茯苓3兩, 益智3兩(鹽水炒)。
【制法】 上為末, 酒糊丸。
【功能主治】 溫中散冷。 主傷冷腹痛, 泄瀉, 脈緊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胃傷生冷, 寒結於中, 不能敷化精微四達, 故泄瀉腹痛不止焉。 川椒補火溫中以散冷, 厚朴散滿除濕以寬中, 乾薑暖胃止痛, 茯苓滲濕止瀉, 小茴溫經絡化氣, 益智攝寒涎厚腸。 酒丸以行藥力, 米飲以和胃氣也。 使生冷消化, 則脾胃調和而敷化有權, 腹痛泄瀉有不止者乎?
【摘錄】 《醫略六書》卷二十五
通過本文對椒樸丸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