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枸骨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經逢原》

【拼音名】Gǒu Gǔ Zi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Holly

【來源】

藥材基源: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

採收和儲藏:冬季採摘成熟的果實, 揀去果柄雜質, 曬乾。

【原形態】枸骨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 高3-8m。 樹皮灰白色, 平滑。 葉硬革質, 長橢圓狀四方形, 長4-8cm, 寬2-4cm, 先端具有3枚堅硬刺齒, 中央刺齒反曲, 基部平截, 兩側各有1-2個刺齒, 先端短尖, 基部圓形, 表面深綠色, 有光澤, 背面黃綠色, 兩面無毛。 雌雄異株或偶為雜性花, 簇生於2年生枝的葉腋;花黃綠色, 4數;萼杯狀, 細小;花瓣向外展開, 倒卵形至長圓形, 長約2.5mm, 寬約1.5mm, 基部合生;雄蕊4枚,

花絲長約3mm;子房4室, 花柱極短。 核果漿果狀, 球形, 熟時鮮紅色, 直徑4-8mm;分核4顆, 骨質。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谷地、溪邊雜木林或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果實圓球形或類球形, 直徑7-8mm;表面淺棕色至暗紅色, 微有光澤, 外果皮多幹縮而形成深淺不等凹陷;機端具宿存柱基, 基部有果柄痕及殘存花萼, 偶有細果柄。 外果皮質脆易碎, 內有分果核4格言, 分果核呈球體的四等分狀, 黃棕色至暗棕色, 極堅硬, 有隆起的脊紋, 內有種子1枚。 氣微, 味微澀。 以果大、飽滿、色紅、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枸骨子中含脂肪油9.84%。 男另含生物鹼、皂甙、鞣質。

【性味】苦;澀;微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活絡;固澀下焦。 主休虛低熱;筋骨疼痛;崩漏;帶下;泄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0g;或泡酒。

【各家論述】

1.《本經逢原》:活血散瘀, 堅強筋骨, 填補髓髒, 固斂精血。

2.《南京民間藥草》:治筋骨痛, 泡酒服。

3.《江蘇植藥志》:用於陰虛內熱, 作滋養解熱藥, 與女貞子同功。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