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腦脊髓炎的症狀和病因有哪些?

腦脊髓炎是一種多發的常見性疾病, 主要是因為感染了腦膜炎球菌造成的, 這種病菌可以從患者的鼻咽部、血液中或者皮膚的瘀點中檢測出來。 從臨床來看, 患者前期會出現低熱、咽喉痛、咳嗽等一些症狀, 也有的患者沒有這些症狀;之後患者會轉移到敗血症期, 出現高燒、頭疼、渾身肌肉酸疼、食欲不振等一些症狀。

一、腦脊髓炎原因

腦膜炎球菌屬奈瑟氏菌屬, 為革蘭陰性球菌, 呈卵圓形, 常成對排列。 該菌僅存在於人體, 可從帶菌者鼻咽部, 病人的血液、腦脊液和皮膚瘀點中檢出。 腦脊液中的細菌多見於中性粒細胞內, 僅少數在細胞外。 普通培養基上不易生長, 在含有血液、血清、滲出液及卵黃液培養基上生長良好, 一般於5%~10%的二氧化碳環境下生長更好。 本菌對寒冷、乾燥及消毒劑極為敏感。 在體外極易死亡, 病菌能形成自身溶解酶, 故採集標本後必須立即送檢接種。

病原菌自鼻咽部侵入人體, 如人體免疫力強, 則可迅速將病原菌殺滅, 或成為帶菌狀態;若體內缺乏特異性殺菌抗體, 或細菌毒力較強時, 則病菌可從鼻咽部粘膜進入血液, 發展為敗血症, 繼而累及腦脊髓膜, 形成化膿性腦脊髓腦炎。 在敗血症期, 細菌常侵襲皮膚血管內壁引起栓塞、壞死、出血及細胞浸潤, 從而出現瘀點或瘀斑。 由於血栓形成, 血小板減少或內毒素作用, 內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二、腦脊髓炎症狀

1、前驅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約為1-2d, 可有低熱、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多數病人無此期表現。

2、敗血症期:突發或前驅期後突然寒戰高熱、伴頭痛、肌肉酸痛、食欲減退及精神萎縮等毒血症症狀。 幼兒則有哭鬧不安, 因皮膚感覺過敏而拒抱, 以及驚厥等。 70%-90%病人有皮膚或黏膜淤斑點或淤斑, 直徑1mm-2cm, 開始為鮮紅色, 後為紫紅色, 嚴重者淤斑迅速擴大, 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壞死。 少數病人板有關節痛、脾腫大。 多數病例於1-2d後進入腦膜炎期。

3、腦膜炎期:腦膜炎症狀多與敗血症期症狀同時出現。

在前驅期症狀基礎上出新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狂躁以及腦膜刺激症狀, 血壓可升高而脈搏減慢, 重者譫妄、神志障礙及抽搐。 通常在2-5d後進入恢復期。

4、恢復期:經治療後體溫逐漸降至正常, 皮膚淤點、淤斑消失。 大淤斑中央壞死部位形成潰瘍, 後結痂而愈;症狀逐漸好轉, 神經系統檢查正常。 約10%病人出現口唇皰疹。 病人一般在1-3周內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