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讓人“愛恨交加”的動物內臟 其實是“營養小寶庫”

說起動物內臟, 可以說有人愛來有人怕, 熘肝尖、爆炒腰花、辣炒大腸、夫妻肺片、毛血旺等都是以動物內臟為主要原料制作的傳統名菜。 愛它的人被它的營養價值和特殊風味征服, 怕它的人擔心吃得多了會對健康不利。 那么, 動物內臟到底能不能吃呢?

動物內臟鐵鋅含量高

適合孩子吃

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鐵、硒和鋅等, 能有效補充人體對這些營養素的需求。 尤其是肝臟, 是動物體內營養素最集中的地方, 是個名副其實的營養小寶庫。 不僅如此, 一些動物內臟例如雞胗,

它的蛋白質含量更是與雞胸肉相當。

以豬肝為例, 每百克豬肝含蛋白質19.3克;肝臟含有豐富的鐵, 每百克豬肝中含22.6毫克, 而且主要是血紅素鐵, 容易被吸收利用, 經常吃豬肝有助于預防或改善缺鐵性貧血。

肝臟中維生素A含量高, 每百克豬肝中高達4972微克, 遠高于其他動物性食物, 維生素A具有促進生長發育, 維持正常視力、防治夜盲癥, 保持皮膚健康, 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肝臟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 每百克豬肝中含2.08毫克, 維生素B2參與體內生物氧化與能量代謝, 維持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謝過程, 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 維護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

動物內臟的鐵和鋅含量較高, 正在長身體的兒童容易缺這些微量元素,

可以經常吃一些內臟來獲取這些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還有一些維生素A、D營養不足或缺乏的人, 經常吃動物內臟也能有效改善, 因為內臟富含這些脂溶性維生素。

食用動物內臟

有哪些健康隱患?

動物內臟的脂肪含量和膽固醇含量都比較高, 每百克豬肝含膽固醇288毫克, 是瘦豬肉的3.5倍。 過量食用動物內臟容易引起血脂異常、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一次大量食用動物內臟, 很容易造成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 肝臟是動物的主要解毒器官, 某些有毒有害物質可能殘留在肝臟中, 食用肝臟就會隨之攝入這些毒素。 給動物過量使用的藥物, 如抗生素等, 也可能蓄積在肝臟中。

吃動物內臟要注意什么?

說了動物內臟的這么多好處和壞處, 動物內臟到底能不能吃呢?答案是能吃, 需要適量吃, 不能多吃。 動物內臟中所含的膽固醇和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 只要不大量食用, 我們的身體完全有能力處理, 無需擔心。 總體而言, 適量食用動物內臟利大于弊。

1.適量攝入。 動物內臟不宜天天吃, 建議每月可以吃動物內臟食物2-3次, 每次25克左右。

2.要購買新鮮、健康, 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內臟。 病死的動物或是死因不明動物的內臟堅決不能食用。

3.認真清洗, 有助于減少殘留的有害物質。 最好先用流水沖洗干凈, 再用清水浸泡30分鐘左右, 泡完再沖洗一下。

4.炒熟煮透才能吃。 有些人追求口感嫩, 內臟稍微一翻炒就起鍋, 里面還泛著血絲,

這樣是不可取的, 需要徹底加熱做熟才能保證食品安全。

文/馬博士健康團 張曼博士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