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家長怎樣照顧發燒的孩子

 有病去醫院, 養病卻是在家裡更好。 所以, “護理”應該成為爸爸媽媽們必須學會的一門課。 針對目前感冒發燒孩子較多的情況,

1.什麼樣的發燒孩子可以在家護理? 


“每個孩子的正常體溫存在個體差異, 特別是新生兒和嬰幼兒, 極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首先, 我們需要對孩子的正常體溫有一個瞭解。 一般正常小兒的體溫為36℃—37.5℃, 超過37.5℃就是發熱。 37.5℃—38℃之間為低熱, 38℃—39℃為中等熱, 39℃以上為高熱。 ”低熱和中等熱的孩子通常可以在家護理, 但即便是低熱, 時間超過3天, 也要及時去醫院。 如果是高熱, 則要立即去看醫生, 經過診斷後才可回家護理。  
2.如何給孩子降溫? 
“除了服用退燒藥外, 利用物理法給孩子降溫也很常用。 ”介紹說, 冷濕敷法、溫水擦浴法、酒精擦浴法都可以試試。 “需要注意的是, 在做物理降溫時, 對周圍環境也要降溫。 ” 
冷濕敷法:將小毛巾折疊數層, 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濕,

稍擰乾, 敷額頭。 最好兩條毛巾交替使用, 每隔3—5分鐘換一次, 連續敷15—20分鐘。 還可同時在腋下、頸部、大腿根部用, 效果更好。 但若孩子出現寒戰、皮膚發花則應停止。  
溫水擦浴法:將毛巾在略高於體溫的溫水中浸濕, 為孩子擦拭全身皮膚, 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以散熱。 擦拭一遍後, 可待皮膚水分蒸發後再擦第二遍, 直至體溫明顯下降。  
酒精擦浴法:酒精易於揮發, 能較快帶走皮膚上的熱量, 達到降溫目的。 擦浴前可先冷敷額部, 既可協助降溫, 又可防止擦浴時由於體表血管收縮, 血液集中到頭部引起充血。 用紗布或手絹浸蘸酒精, 擦頸部兩側至手臂, 再從兩側腋下至手心, 接著自頸部向下擦背部。 然後擦下肢, 從髖部經腿外側擦至足背,
從大腿根內側擦至足心, 從大腿後側經膝窩擦至足跟。 上下肢及背部各擦3—5分鐘, 腋下、肘部、腹股溝部及膝後等大血管處, 可重點擦浴, 以提高散熱效果。 前胸、腹部、後頸部等部位對冷刺激敏感, 不宜擦拭。  
3.服用退熱藥注意什麼? 
退熱藥只能退熱, 不能消除發熱的病因。 最好先做物理降溫, 如果體溫沒有下降, 再用藥物降溫。  
首先, 如果孩子發熱超過40℃, 感到明顯不舒服, 或是有發熱驚厥史, 應當及時用退熱藥。 其次, 不滿3個月的小嬰兒和體質差的嬰幼兒應慎用, 以防大量出汗後引起虛脫。 再次, 應當由醫生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決定每次的用藥量, 用藥間隔一般不少於4小時。 最後, 服藥後多給孩子喝水, 以便出汗, 將熱量散發出去,
否則不能充分發揮退熱藥的作用。  
4.如何維持合適的室內溫度? 
孩子所在的居室要保證清潔、安靜, 溫度在18℃—20℃。 一定要注意, 每天至少通風一次, 不能因為怕孩子受風, 而將門窗緊閉, 因為讓新鮮的空氣進入室內, 可以降低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 在通風過程中, 應避免讓風直接吹孩子。 儘量減少親友探視, 防止交叉感染, 同時也有利於孩子休息。  
5.穿衣蓋被注意啥? 
發熱的患兒穿衣不宜過厚, 被子也不要蓋得過厚, 特別是嬰幼兒裹得不能太緊, 否則會影響散熱, 體溫難以降下來。 高熱的孩子在退熱過程中會大量出汗, 此時要用熱毛巾擦去胸、背、腋下、面部的汗, 並及時更換內衣。
6.發燒時飲食有何講究? 
孩子發燒時營養物質和水分消耗增多,
但因為其消化功能也有所減退, 應當適當減少飲食, 吃些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如牛奶、豆漿、米糊、麵條湯、餛飩、雞蛋等。 儘量多給孩子喂水, 如糖水、果汁、白開水或清涼飲料等, 多喝水不但有利於降溫, 也有利於細菌病毒的排泄。 此外, 高熱時口腔中的細菌容易繁殖, 要注意口腔衛生。 可於飯前用溫水漱口, 飯後用鹽水漱口或刷牙。  
7.如何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 
體溫最好每4小時測一次;高燒的每1—2小時測一次;用了退熱藥後過40分鐘測體溫, 以觀察藥效。 觀察精神狀態、面色、呼吸、是否有皮疹。 如果孩子腹瀉, 可留大便標本做化驗;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 應及時喂糖水, 並與醫生聯繫。
如果孩子心情煩躁, 可通過講故事等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 儘量不要讓孩子在發燒期間玩耍, 以減少體能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