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的功效:

補脾益氣, 清熱解毒, 祛痰止咳, 緩急止痛, 調和諸藥。 用於脾胃虛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氣短, 咳嗽痰多, 脘腹、四肢攣急疼痛, 癰腫瘡毒, 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甘草的作用:

1. 用於心氣虛, 心悸怔忡, 脈結代, 以及脾胃氣虛, 倦怠乏力等。 前者, 常與桂枝配伍, 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 後者, 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 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 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 可單用, 內服或外敷, 或配伍應用。 癰疽瘡瘍, 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 共奏清熱解毒之功, 如仙方活命飲。 咽喉腫痛, 常與桔梗同用, 如桔梗湯。 若農藥、食物中毒,

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 用於氣喘咳嗽。 可單用, 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 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乾薑湯等。 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4. 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 常與芍藥同用, 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 如芍藥甘草湯。

5. 用於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 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 另外, 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此外, 現代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常與烏賊骨、瓦楞子等同用。 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 故常以乾草梢作治療熱淋尿痛的的輔助藥。

與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西醫藥理發現, 甘草劑有抗炎和抗變態反映的功能, 因此在西醫臨床上主要作為緩和劑。 緩解咳嗽, 祛痰, 治療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質酮類作用, 對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製劑能促進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 延長上皮細胞壽命, 有抗炎活性, 常用於慢性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甘草的黃酮具有消炎、解痙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還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 精製糖果、蜜餞和口香糖。 甘草浸膏是製造巧克力的乳化劑, 還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 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澤, 製作某些軟性飲料和甜酒;香煙矯味。

在化工、印染工業中, 甘草也廣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