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防輻射措施是緊閉門窗
如果大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 普通人該怎樣保健防範?遭遇核輻射時要盡可能縮短被照射時間, 遠離放射源, 尤其要注意遮罩, 如可穿雨衣、戴墨鏡、洗淋浴等。
●如果發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 特別是有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時, 該怎麼防範?
徐孝華說, 總的防護原則是“內外兼防”, 具體包括兩方面, 一是盡可能縮短被照射時間, 盡可能遠離放射源。 二是注意遮罩, 利用鉛板、鋼板或牆壁擋住或降低照射強度。
對於普通人來說, 最簡單的防護就是緊閉門窗。 當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大氣中形成煙塵通過時, 要及時進入建築物內,
●受到核輻射會有什麼後果?
人體受核輻射的影響與劑量大小有著密切的關聯。 一般來說, 受到核輻射後的急性初期症狀就是噁心、嘔吐、發熱、腹瀉。 如受輻射比較嚴重, 發展到了極期則有感染、出血和胃腸症狀。 最嚴重的則是腦部出現症狀, 也就是說神經系統受到影響。
●想知道自己是否遭受核輻射, 該怎麼辦?
懷疑自己遭到核輻射, 可以到上海市職業病醫院核輻射科、上海市放射病醫學研究所等單位做相應的檢查。
日常生活和輻射
輻射的量(單位:微西弗)
100000微西弗/年:緊急作業場合所允許的上限
50000微西弗/年:輻射業務工作者及消防、員警所允許的上限
10000微西弗/年:巴西、巴厘島一年間在土地上所受到的輻射
6900微西弗/回:胸部X射線斷層透視、CT檢查
世界平均而言, 一個人在一年間承受的自然輻射:從宇宙來的0.39微西弗, 從食物中的受到0.29微西弗, 從大地中受到0.48微西弗, 呼吸空氣中受到1.26微西弗。
1000微西弗/年:一般公眾一年的輻射限量(除去醫學治療)
2400微西弗/年-400微西弗/年:
在日本不同地區一年所受到的輻射量差(縣平均最大量)
600微西弗/次:胃部X射線檢查
200微西弗/次:飛機往返東京和紐約一次
50微西弗/次:胸部X射線檢查
50微西弗/年:原子能發電站(輕水反應堆)周遍的輻射目標量(實際遠低於這個目標值)
10微西弗/年:原子能發電站不工作狀態下的輻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