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養生重在氣養

養生, 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疾病有千萬種, 但是健康只有一種。 古今中外, “防”都擺在養生的第一位。 早在兩千多年前, 《黃帝內經》就明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 不治已亂, 治未亂……”20世紀初, “發明大王”愛迪生曾經說:“未來的醫生將不再給病人藥物.而是引導病人關注飲食結構、飲食的保養及疾病的起因和預防。 ”

《內經》日:“食飲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 ”所謂養生有道, 就是說生活的細節應當符合大自然和人類的生命節律, 飲食有節, 勞逸適度, 動靜結合, 心態平衡, 仔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以利養生。

養生, 大體歸納起來有食養、藥養和氣養三法。 以氣養為例, 要求鍛煉自己的正氣.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所謂“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 人體正氣十足, 病邪自然難以侵襲。 在隨時隨地防御外在病邪侵入的同時, 還要做到內在的心情安定清靜, 防止情緒波動。 只要體內的真氣和順.自然就精力充沛。 一種美好的心情。 比十劑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古人講究養生。 尤其重視氣養。

姜尚, 商朝末年人。 字子牙, 號飛熊, 因為德高望重而又高壽被稱為姜太公。 他將釣魚作為養生之術, 幾十年如一日。 只要一有空閑, 他就會帶著釣竿出門, 在河溪畔度過快樂的時光。 他一直堅持無魚餌、用直鉤能釣魚的理論, 當別人為著多釣魚和釣大魚而絞盡腦汁時,

姜太公卻靜觀魚群繞著魚鉤, 樂不可支。 一池清波, 兩岸垂柳.幾聲鳥鳴, 他追求的就是這種天地合一的清新和灑脫。

在垂釣中.姜太公修身養性, 不但磨練了毅力和耐性.而且養成了廣闊博大的胸懷。 他身體健康, 高壽97歲。 80歲被周文王訪賢時發現, 委以丞相的重任。 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 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推他為本家人物。 被尊為“百家宗師”。 在歷史上傳為佳話。

袁枚。 字子才, 別號隨園老人, 清代著名詩人。 活到82歲。 中年時他為自己擬定了“自律健身四法”, 即遠足運動、動靜結合、淡泊名利和食素嘗鮮。

袁枚酷愛旅游, 遍訪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浙江的天臺、雁蕩、四明、雪竇, 安徽的黃山, 江西的廬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他寫下了《游黃山記》《游廬山記》《游仙都峰記》《峽江寺飛泉亭記》等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他自稱見山生足力, 70歲時與一位比他小20歲的好友一起攀登黃山, 竟捷足先登。 有時登上山巔.欣喜若狂時會情不自禁地狂奔起來.大有“萬山隨我同奔騰”之感, 真是流連忘返, 心曠神怡。 其詩《老行》曰:“老行千里全憑膽, 吟向千峰屢掉頭.總覺名山似名士, 不蒙一見不干休。 ”難怪袁枚80大壽時, 送給他的賀詞是“八十精神勝少年。 登山足健踏云煙”。

袁枚除了經常遠游外, 還堅持每天清晨起身到山林中散步、打拳, 晚間則登山觀星賞月。 他淡泊名利, 能夠積極主動地控制個人情緒。 不為悲喜之事動容, 更很少為一些不快之事動怒。 袁枚提倡多食各種新鮮蔬菜、粗糧和豆制品,

飲食遵循有利、有節、平衡的原則。

姜尚和袁枚在養生中, 堅持氣養重于食養和藥養.最終成為高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