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時間間隔不容忽視
據報導, 日本厚生勞動省3月10日宣佈, 一名男性嬰兒日前接種“安爾寶”和百白破疫苗後死亡, 這也是日本國內第六例嬰幼兒在接種疫苗後死亡的報告。 進入3月以來, 日本厚生勞動省接連收到嬰幼兒死亡的報告。 這些嬰幼兒在死前幾天都曾接種預防乙型流感的疫苗“安爾寶”和預防肺炎的疫苗“沛兒”。 目前嬰幼兒死亡事件並沒有證實和疫苗的使用有直接關聯, 卻讓很多家長對注射疫苗很是憂慮。 據瞭解, 此次事件涉及的兩種疫苗在日本已列入兒童強制免疫計畫, 但在中國仍屬於自費接種的二類疫苗。
是否接種自費疫苗視嬰兒情況而定
此次日本嬰幼兒死亡事件中涉及的疫苗在我國還未曾出現嚴重異常和不良反應,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這兩種疫苗在北京的接種情況正常, 沒有不良反應報告。 但自費疫苗究竟該不該打呢?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表示, 自費疫苗的接種應該視嬰兒的情況而定, 且需在醫師的指導下接種。 比如七價肺炎球菌疫苗, 主要針對幼兒鼻腔裡的肺炎球菌侵入中耳、鼻竇、氣管支氣管、肺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引發的疾病。 劉兆秋說, “肺炎球菌引發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比較麻煩, 而且對嬰幼兒的傷害較大。 所以做好預防成了避免嬰幼兒受到肺炎球菌傷害的有效途徑。
同一部位注射活菌疫苗應間隔兩周
嬰兒在兩周歲之前需要接種的疫苗較多, 接種時間的安排也很密集。 據瞭解, 此次日本嬰兒死亡事件也與短時間內接種兩種疫苗有一定關係。 如何注意疫苗接種的時間間隔呢?
專家說, 根據北京市疫苗接種的相關標準, 對兩種活菌疫苗之間的間隔時間有明確規定。 一般來說,
【專家提示】
識別正常反應和不良反應
因為嬰兒年齡較小, 疫苗雖然滅活或減毒, 但仍對身體有一定的刺激, 所以接種疫苗後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生理反應。 而家長看到孩子出現反應時往往驚慌失措, 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對此, 劉兆秋表示, 家長應冷靜判斷孩子的反應是否屬於正常範圍, 如果是異常反應也應知道如何及時處理:
一般來說, 局部的輕度腫脹和疼痛都屬於正常反應:如百白破疫苗接種後, 嬰兒屁股上出現硬結, 就是吸附製劑接種後常見的現象。 接種疫苗後渾身發熱是出現較多的反應, 一般發熱在38.5℃以下, 持續1-2天均屬正常反應。 無論局部還是全身的正常反應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多喂水, 並注意讓寶寶多休息即可。
如果接種疫苗後出現局部感染、膿腫, 或出現暈針甚至過敏性休克都屬於異常反應, 應儘快尋求治療:在治療前, 家長也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 如遇到暈針時, 應立即讓寶寶平臥、頭部放低、口服溫開水或糖水。 出現過敏性休克, 一般表現為接種後很短時間內寶寶面色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