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1.《綱目》。
2.楊孚《異物志》:甘薯似芋, 亦有巨魁, 剝去皮, 肌肉正白如脂肪, 南人專食以當米穀。
3.《南方草木狀》:甘, 蓋薯蕷之類, 或曰芋之類,
【拼音名】Gān Shǔ
【英文名】rhizome of Edible Yam
【別名】甘薯、山薯、甜薯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甘薯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esculenta(Lour.) Burkill[Oncus esculentus Lou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切片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甘薯, 纏繞草質藤本。 地下塊莖頂端通常有4-10多個分枝, 各分枝末端膨大成卵形形的塊莖, 外皮淡黃色, 光滑。 莖左轉, 基部有刺, 被丁字形柔毛。 單葉互生;葉柄長5-8cm, 基部有刺;葉片闊心臟形, 最大的葉片長達15cm, 寬17cm, 一般的長和寬不超過10cm, 先端急尖, 基部心形, 基出脈9-13, 被丁字形長柔毛, 尤以背面較多。 雄花序為穗狀花序,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稀疏灌叢或路邊岩石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湖南、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化學成份】塊根含蛋白質(protein)2.3g%, 脂肪(far)0.2g%,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29g%, 粗纖維(crude fiber)0.5g%, 胡蘿蔔素(carotene)1.31mg%, 硫胺素(thiamine)0.12g%, 核黃素(riboflavine)0.04mg%, 煙酸(nicotinic acid)0.5mg%, 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30mg%, 灰分(ash)0.9g%, 鈣18mg%, 磷20mg%, 鐵0.4mg%。 脂肪中主含油酸(ole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還有花生酸(arachidic acid)。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養陰補腎。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 作食品。
【各家論述】《綱目》:補虛乏, 益氣力, 健脾胃, 強腎陰, 功同薯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