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吃魚丸
很多女性都喜歡看偶像劇, 一些偶像劇中的臺灣小吃非常吸引人, 最有名的就是臺灣小吃魚丸了, 其實魚丸吃起來美味, 做起來算是很復雜的了, 做魚丸最關鍵的就是在選擇魚肉上, 學會了可以想吃的時候自己做起來。 臺灣除了魚丸之外還有很多小吃, 但飲食主要是偏向廣東和福建等地, 有機會去臺灣游玩的人可以親自去品嘗一下。
臺灣小吃魚丸的做法:
用料:
草魚1條;
鹽適量;
味精適量;
姜末適量;
小蔥適量;
紅薯粉適量;
豬油適量;
做法:
1、做魚丸選用草魚, 最好是自己去池塘里釣那種吃草長大的。
2、魚剖好清理干凈, 魚骨、魚肉、魚皮分離開來;
3、接下來就是最耗時耗力的步驟了, 把魚肉剁成魚茸, 肉里面的小刺也會跟著一起全部剁碎, 每次要剁上40分鐘到一個小時, 剁的時間越久越好吃。
4、剁著剁著就成茸狀了;
5、到了魚茸不再粘到刀上, 會自動往下掉就可以了;
6、把剁好的魚茸分成三份, 以3:1的比例加上紅薯粉, 紅薯粉是自家買了一百斤紅薯磨漿做成的;
7、先加入一點點水, 把紅薯粉沾濕捏碎;
8、再慢慢加水, 把紅薯粉和魚茸調和在一起;
9、用手攪和成糊糊狀;
10、要開始借助打蛋器繼續攪和;
11、然后加上適量的食鹽, 但一加上就會變稠, 這是正常的情況;
12、加入鹽后繼續畫圈攪拌;
13、加入味精, 若不喜歡吃味精的可以忽略, 直接繼續攪拌;
14、攪到差不多可以了, 先放置在旁邊靜置一個小時左右, 等魚茸完全入味;
15、時間久了水分會揮發, 要煮的時候如果實在太濃稠~, 以適量的再加一點點水攪勻;
16、看魚丸是不是可以準備下鍋煮了~用勺子挖一勺魚茸團在手心, 盡量弄圓一點;
17、團好的魚丸放入冷水中;
18、如果丸子在冷水中浮起來了, 就代表是最好的狀態~可以開始下鍋煮;
19、魚丸湯里放入姜末、鹽、味精、自家熬制的豬油~攪和均勻~坐等水開~
20、等到丸子煮到脹大~就可以出鍋啦~其實煮得越久越好吃~
21、起鍋~撒蔥花;
臺灣小吃有哪些:
1、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小吃,
2、鼎邊銼
鼎邊銼是福州小吃, 在福州人家里這算是家常小吃。 里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干、竹筍、高麗菜, 內容豐富, 是標準的湯好料多。 然而這只是配料, 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 “銼”是閩南語, 為爬滾的意思。 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漿, 沿著大鍋鼎邊滾下, 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 所成白白一片, 就是鼎邊銼。 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3、蚵仔煎
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 因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 如今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
臺灣飲食特點:
高山族飲食文化臺灣高山族早期多以小米、蕃薯為主食, 食皆用手。 后來, 隨著大陸移民的增多, 逐漸吸收了漢民族的飲食方式, 改用筷子, 大米逐漸成為主食。 不過, 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著不少傳統的特色, 如蘭嶼雅美族的吃魚有男女之別的限制。
高山族人喜歡飲酒, 其用小米所釀制的酒, 也呈現出特有的飲酒文化。 閩客飲食文化閩客飲食文化是臺灣最主要的飲食文化, 是從大陸的福建與廣東飲食文化發展而來, 成為今天"臺灣菜", 其主要特色是強調海鮮。 閩客飲食文化中, 餐丁酒店多設佛龕, 以求保佑發財。
另外, 與福建、廣東一樣, 臺灣具有濃厚的飲茶文化, 喜歡沖飲壺茶, 講究茶具的精美和沖泡方法, 特別流行"功夫茶"。在歷史上,臺灣還生產過供春、秋圃、潘壺等幾種質堅耐熱、外觀雅致的紫砂名壺。如今,臺灣茶文化也有了新的發展。
特別流行"功夫茶"。在歷史上,臺灣還生產過供春、秋圃、潘壺等幾種質堅耐熱、外觀雅致的紫砂名壺。如今,臺灣茶文化也有了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