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零脂肪、不加糖?揭秘食品宣傳中不為人知的小心機

美食的誘惑, 總是令人難以抵擋。

但目前, 有「要吃得健康」意識的吃貨, 也越來越多。

有這樣的意識是好事, 可不少人還是處在「會吃不會挑」的階段, 再加上商家頗有心機的宣傳策略, 讓很多人無意中吃進了好多糖、油和熱量, 還以為自己吃得挺健康。

買食品零嘴兒的時候, 到底怎麼做, 才能既照顧了味蕾也照顧了健康?

相信看完文章後, 你將不再是個只會看生產日期、價格和買家評價的吃貨, 而是進階成為一個講營養會掃貨的健康美食達人。

真的是「零脂肪」?

不少產品會在包裝正面的顯眼位置標注,

「零脂肪」「無反式脂肪」等字樣。 這還真不是假話, 可其中包含著「驚人的真相」。

不妨來細看一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拿現在市面上非常多的零脂肪乳酸菌飲料舉例。 人家沒撒謊, 的確沒有脂肪, 但是請看看糖的含量。

幹了這一瓶, 20 克糖輕鬆進肚子。

膳食指南建議的是:每天攝入這樣的添加糖別超過 50 克, 最好別超過 25 克。

而真正健康的純牛奶, 配料只有生牛乳一種, 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也是牛奶中天然自帶的, 高下立判。

真的不含反式脂肪?

油大(脂肪含量高)的零食, 通常特別香, 比如甜品、薯片、豆干……起酥油、氫化植物油、人造黃油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不信看看一款常吃的酥脆零食的成分表。

脂肪含量 14.4 克 / 100 克, 和肥瘦相間的羊肉相當, 熱量更是羊肉的兩倍。

營養成分表最右一列, NRV(%)的意思是:佔據一天推薦攝入量的比例。 比如, 吃掉這幾片餅乾, 所含的脂肪佔用了全天份額的 24%, 將近四分之一。

不少人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對身體不好, 於是會特意選購反式脂肪酸含量為 0 的產品。

這當然沒錯, 但要提醒大家, 即使標注為 0, 也不能放肆地大快朵頤。

根據國家標準: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高於 0.3 克/100 克, 即可標示為 0。 而為增進心血管健康, 每天吃進的反式脂肪酸不應該超過 2 克。

嗯嗯, 還是記得先算算。

真的沒有添加糖?

包裝袋上的大字寫著「不添加蔗糖」, 配料表上的小字中, 麥芽糖漿赫然在列——麥芽糖漿也是糖喲~

白砂糖、蔗糖、XX 糖漿、葡萄糖……如果配料表前幾位出現這些成分,

這個食物的糖含量一定不會低。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 所用配料需要按添加量由多到少的順序遞減排列。 如果上面提到的糖排在配料表的前幾位, 基本可以斷定, 這就是貨真價實的「糖衣炮彈」。

把人們熟悉的某種食品配料換成同一種類但相對陌生的, 再加上語言的渲染, 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更健康 / 營養 / 天然的錯覺。

不能怪商家, 這是種行銷手段, 而且並沒有虛假宣傳。 但想做個健康聰明的吃貨, 有必要知道這裡的小心機。

有多少熱量, 你心裡沒數嗎?

營養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食物的能量。

先給幾個參考值:

對於沒有減肥需求的輕體力勞動者來說, 男性一天要吃夠 2250 千卡的熱量, 女性則是 1800 千卡。

一碗米飯的熱量大約是 200 千卡。

一個漢堡大概是 590 千卡。

五片夾心餅乾有 300 多千卡。

一瓶可樂則是 215 千卡。

快步走上半小時, 大概能消耗 100 千卡左右的能量。

這裡還要強調一下, 記得看看能量的單位, 是「每 100 克」還是「每份」?1 份有多少?1 包有幾份?

另外, 我國規定能量的標示單位是千焦, 這個數值除以 4.18, 才是更加常用的千卡。

好了, 有了這些數值做參考, 我們來看看某消化全麥餅乾的營養成分表。

一不留神吃上 6~7 片(約 100 克, 還不到一包的三分之一), 就等於吃掉了 480 大卡, 得, 相當於兩碗白米飯下肚。

標注「富含膳食纖維」「天然材料製造」, 看似純良無害, 真實面目卻是「胖你沒商量的熱量炸彈」。

讀到這裡, 想必大家對食品的套路有所瞭解了吧?

下次去採購的時候,

不妨實踐一下。 不是說不讓大家買了, 而是讓大家吃起來心裡有點兒數。

人這輩子有兩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肚裡的食物, 另一個是藏在腦中的智慧。

一起做有智慧的吃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