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也愛動畫片?只為接納那一份脆弱
宮崎駿回來了。 這已經是他第七次隱退複出了。
早在1922年, 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就曾滿含感情的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 造型高超, 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 一種視覺交響樂, 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 ”
宮崎駿帶著我們的童年一起回來了, 讓我們也給自己一個回歸童話的時空。
他帶著我們的童年一起回來
今年30歲的小魚兒至今喜歡看動畫片, 不僅和3歲的女兒一起看動畫片, 還會一個人躺在床上自己看。
有的時候, 看一看動畫片吧, 分享一下那一份童真, 快樂和感動, 給忙碌的生活一份輕鬆。 每個大人都是動畫片陪著長大的, 怎能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便遺棄或鄙視曾經陪伴自己成長的它呢?”
宮崎駿更是小魚兒所愛。 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 首推宮崎駿。 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 宮崎駿的動畫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 而他動畫裡那些溫暖的畫面, 以及勇敢獨立的信念, 也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他為我們呈現的, 是一部時光機器, 能夠帶領我們穿梭到過去,
成年人為什麼也喜歡動畫片
“動畫粉”小魚兒總結:每個人都會懷念自己的童年, 無外乎無憂快樂的時光。 而看動畫片能讓我們一直保留自己的童年, 找到無憂無慮的感覺;看動畫片能讓人更單純;成人看動畫片能讓人更樂觀, 在動畫片裡總是邪不勝正, 勤奮等於成功, 結局總是美好的, 這能使人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動畫片裡劇情都是正面的積極的, 能使人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 社會是溫暖的, 人生是幸福的。 由此能促進社會的和諧。
湖北省中醫院心理科湯慧明教授從心理學上作了分析:現在人普遍壓力大, 需要有減壓的出口。 看動畫片可以讓人暫時擺脫現實中的種種壓力,
湯教授認為, 童年青春永遠是人生命中最珍愛的。 那麼多人熱衷於同學會, 就是在體驗童年青春難忘的回憶。 許多成年人都有童心未泯的心理情節。 雖然年齡已經成年, 但是還保留著童心童趣, 如:看動畫片, 唱兒童歌曲。 今年六一, 微信上許多成年人甚至老爺爺老奶奶戴上紅領巾聚在一起唱兒歌。
珍惜你的脆弱, 那是一份“純真”
宮崎駿的動畫片裡, 許多少女最喜歡《哈爾的移動城堡》。
如今我們都已經長大, 甚至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老去。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裡, 變得焦慮, 恐懼並且不安。 我們回首童年, 對那段無憂無慮的歲月唏噓不已, 卻傷感地覺得再也不可能回到那樣的狀態了。 我們常常在想:純真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又怎樣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裡找回自己有智慧的純真和純粹, 然後全心全意地生活?
這份少女心就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同時也學著跟命運和解, 在人生的有限性裡創造最大的可能。
這份少女心就算已不再唇紅齒白, 卻仍舊帶著一份初心生活, 仍舊全心全意地熱愛和堅持……
脆弱是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時,
以熱愛動畫的方式留住美好日子
近年來, 成功征服中國寫字樓中工作白領的有一個動漫人物——被稱為“中國2億白領的代言人”的張小盒。 這個長著方腦袋、八字眉、圓豆眼、鼻子上貼著創可貼,
“每個上班族都有自己的夢想, 每個夢想都可以看作是大大小小的盒子。 辦公室、家、公車、地鐵……都是一個個的盒子, 久而久之我們甚至覺得上班族自身也可以看作是盒子。 ”張小盒的創始人、“盒子之父”陳格雷說, 盒子是個現實的象徵。 把盒子的象徵, 用童話和幻想的方式去表現出來, 不只是表達現實, 而是超越現實。 我們要打造成年人的童話世界, 就是要從成年人中找到理想和美好的東西。
確實。 當人們發現自己不再是孩子, 不能像孩子一樣玩耍, 我們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娛樂方式;當鋼筋水泥的叢林隔開了人們的心靈, 紛繁忙碌的工作壓得人們喘不過氣,我們需要一種方式去放鬆自己。我們不想長大,只是因為我們不想在成人的世界裡越陷越深。儘管玩過、喝過之後,我們依然無法逃避真實的生活,但是我們以熱愛動畫的方式留住最美好的日子。(記者 毛茵)
紛繁忙碌的工作壓得人們喘不過氣,我們需要一種方式去放鬆自己。我們不想長大,只是因為我們不想在成人的世界裡越陷越深。儘管玩過、喝過之後,我們依然無法逃避真實的生活,但是我們以熱愛動畫的方式留住最美好的日子。(記者 毛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