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刺果蘇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Cì Guǒ Sū Mù

【別名】忙果釘(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果蘇木的葉。 夏季採集, 曬乾。

【原形態】藤狀灌木, 全株有下彎的鉤刺, 各部均被黃色柔毛。 葉長30~45釐米;羽片6~9對, 對生, 在小葉著生處常有托葉狀的小鉤刺1對;小葉6~12對, 長橢圓形, 長1.5~4釐米, 寬1.5~2釐米, 先端鈍圓而有小凸尖, 基部偏斜;托葉大, 葉狀, 常分裂, 脫落。 總狀花序腋生, 具長梗, 上部稠密, 下部稀疏;苞片錐狀, 被毛, 外折, 開花時漸脫落;萼裂片5, 內外均被鏽色毛;花瓣黃色, 或最上面1片有紅斑, 倒披針形, 不長過花萼, 有爪。 莢果矩圓形, 長5~7釐米, 頂端有喙, 外面具細長的針刺。 種子2~3顆, 近球形, 鉛灰色, 有光澤。 花期8~10月。 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佈】生於疏林灌木叢、海邊村莊荒地上。 分佈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化學成份】莢果含鞣質30~48%。 種子含甾醇、皂甙、脂肪油、澱粉。

【藥理作用】種子、樹皮及葉中含有的苦味成分名Bonducin或Guilandinin,

為一種樹脂酸, 據雲有奎寧樣的抗瘧作用, 但對實驗性瘧疾無效;其退熱作用也尚待肯定。 此苦味成分可進一步分為四個部分:A部分有某些抗菌作用;B部分對兔有退熱、利尿作用, 也有某些抗菌效力;D部分有顯著的殺蚯蚓(驅蟲)作用。 苦味成分及種子的醇提取物有輕度降低犬血壓、抑制蛙心的作用, 而水提取物無此作用。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 涼。

【功能主治】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瘀止痛, 清熱解毒。 治急慢性胃炎, 胃潰瘍, 癰瘡癤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3錢。 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