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煮五豆”的傳說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 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于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 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 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 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 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 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 祭祀祖先;同時, 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 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 爭奇競巧, 品種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 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 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
更為講究的人家, 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 再放在鍋中煮。 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 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 用剔去棗核烤幹的脆棗作為獅身, 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 桃仁作為獅腳, 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 然後用糖粘在一起, 放在粥碗裡, 活象一頭小獅子。 如果碗較大, 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 更講究的, 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
以下列舉幾種有名的配方:
《雞肋篇》所記配方:“甯州(今遼寧複縣一帶)臘月八日, 人家竟作白粥, 于上以林栗之類, 染以眾色, 為花鳥象, 更相送遺。 ”
《金瓶梅》所記配方:“(蘇北)粳米投著各樣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兒。 ”
《明宮史》所記配方:“(明宮內)前幾日將紅棗搗破泡湯, 至初八早, 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 供於佛聖前, 並于房牖、園樹、 井灶之上, 各分佈所煮之粥。 ”
《清嘉錄》所記配方:“(蘇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 調之臘八粥;或有債自僧尼者, 名曰佛粥。 ”
《紅樓夢》所記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種菜果(紅棗、栗子、花生、蒙用、香芋)。
宋朝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載:“八日,
到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