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怎麼讓耳朵變大

有句俗語說腳大踏四方, 耳大聽八方。 當然也許聽力和耳朵大小沒有太緊密的聯繫, 但是耳朵太小會影響五官是否協調。 一般人的耳朵都是正常的, 少部分人的耳朵會出現畸形, 但是畸形會在幼兒時期就進行校正。 那對於耳朵外觀正常, 但體積比較小的耳朵該怎樣變大耳朵呢?

結構

耳朵位於眼睛後面, 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 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 然後傳給大腦。 在腦中, 這些信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音樂和其他聲音。

在解剖學中, 耳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

外耳包括:

耳廓:耳廓具有聚集和反射波的作用。 外耳道:長約2。 5-3。 5CM由軟骨部和骨部組成, 軟骨部約占其外1/3, 外耳道有兩處狹窄, 一為骨部與軟骨部交界處, 另一為骨部距離鼓膜約0。 5CM處, 後者稱外耳道峽, 外耳道呈S形彎曲。 外耳道皮下組織甚少, 皮膚幾與軟骨膜和骨膜相貼, 故當感染腫脹時易致神經末稍受壓而引起劇痛, 軟骨部皮膚含有類似汗腺構造的耵聹腺能分泌耵聹, 並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外耳道神經和血管:一為下頜神經的耳顳支, 分佈於外耳道等到的前半部, 故當牙病等疼痛時可傳至外耳道;一為迷走神經的耳支,

分佈於外耳道等的後半部, 故當來刺激外耳道皮膚時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另有來自頸叢的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 以及來自面神經和舌咽神經的分支。

中耳包括:

鼓室:鼓室為含氣腔, 位於鼓膜與內耳外側壁之間。 鼓室內有聽骨、肌肉及韌帶等, 腔內均為粘膜所覆蓋。 鼓室外壁即為鼓膜。

咽鼓管:為溝通鼓室與鼻咽的管道, 成人全長約35MM。 外1/3為骨部內2/3為軟骨部其內側端的咽口位於鼻咽側壁, 適在下鼻甲後端的後下方成人咽鼓管的鼓室口約高於咽口2-2.5CM, 小兒則接近水準, 且管腔較短, 內徑較寬, 故小兒的咽部感染較易經此管傳入鼓室。

鼓竇 , 乳突

內耳包括:

前庭;半規管;耳蝸;內耳道;顱中窩;顳骨岩部[1]

耳部按摩手法:

1.揉耳廓:將兩手掌搓熱, 用兩手掌的掌心對準耳廓輕輕揉搓, 先上下揉, 再前後揉, 最好轉圈揉, 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

2.拉耳垂: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兩耳垂, 輕輕牽拉, 先向上下牽拉50下, 再向前後牽拉50下。

3.鑽耳孔:兩手的小手指分別插入兩耳外耳道,

前後旋轉, 像鑽頭鑽東西一樣, 連續鑽50下。

4.按耳屏:兩手食指按壓住耳孔前面的耳屏, 一按一松, 使外界的氣體對鼓膜產生按摩作用, 連續按壓50下。

5.推耳背:兩手四指併攏托住耳朵後背, 輕輕向前推, 使耳廓蓋住耳孔, 然後鬆開, 如此反復推耳背5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