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預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加強鍛煉,
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積極治療支氣管及肺部疾患,
防治感冒。
2.宜進禽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有心衰者應控制鈉、水攝人。
忌煙酒。
3.生活規律,
順應自然,
秋冬變節時注意保暖,
避免受風寒誘發或加重病情。
肺心病最常見為酸堿平衡失調和電解質紊亂。
其他尚有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
其次為肝、腎功能損害及肺性腦病,
少見的有自發性氣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後者病死率高。
本病常年存在,
但多在冬季由於呼吸道感染而導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病死率較高。
1973年前肺心病住院病死率在30%左右,
以後加強了對本病的防治,
1983年已降到15%以下,
近12年來仍在15左右,
這與肺心病發病高峰年齡向高齡推移,
多臟器合併症,
感染菌群的改變,
綠膿桿菌感染增多等多層因素有關。
主要死因依次為肺性腦病、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休克、消化道出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全身衰竭等。
本病病程中多數環節是可逆的,
通過適當治療,
心肺功能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復,
發生心力衰竭並不表示心肌已喪失收縮力。
肺源性心臟病,
絕大多數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併發肺氣腫的後果,
因此積極防治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發生的根本措施。
應講究衛生和增強體質,
提高全身抵抗力,
減少感冒和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對已發生肺心病的患者,
應針對緩解期和急性期分別加以處理。
本病易反復發作,
使病情日益加重,
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數環節是可逆的,
如能及時積極控制感染,
改善心、肺功能,
對病情的轉歸具有積極的意義。
緩解期間宜採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措施進行防治,
如鼓勵患者進行呼吸鍛煉,
耐寒鍛煉,
提倡戒煙等,
防止或減少、減輕急性發作,
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提倡家庭長期氧療,
能改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