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如何預防中暑
上周健康吧剛剛跟大家說了小孩的暑熱症, 那麼成人中暑又是怎麼回事呢? 最輕的中暑叫熱痙攣 其實中暑是咱們老百姓通俗的說法, 現在有科學的說法, 叫熱綜合征。 因為我們不難發現, 即使在其他季節, 如果在高溫工作環境裡沒防護好, 也會有同樣的反應。 因此, 些都屬於高熱帶來的症狀。
中暑根據受熱的原因不同, 有好幾種反應, 有輕有重。 首先, 咱們來看看最少見也是最輕的熱痙攣。
正常情況下, 人體在不停地產生熱量, 還要把一部分熱量散發出去, 才能讓體內熱量達到平衡, 我們才能覺得舒服。
同樣的道理, 如果周圍環境很熱的話, 皮膚作為散熱大戶, 執行中樞神經的指揮, 開始揮汗如雨。 隨著汗液蒸發, 很多熱量就被帶走了。
可是要知道, 咱們出的汗並不是白開水, 很多微量元素, 特別是鹽分中的氯、鈉成分會跟著汗液大量外逃, 所以你會發現衣服前心後背有鹽花泛出來。
而這些成分, 是血液、細胞液等體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們先是從細胞外的體液中溜到汗液裡, 蒸發掉。 當細胞外液中的氯、鈉不夠蒸發了, 身體就拆東牆補西牆, 把細胞內液中的成分拉出來,
中暑裡比較麻煩的是熱衰竭 除了熱痙攣, 中暑還有其他症狀, 像熱衰竭就是比較麻煩的。 人的血管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出現熱脹冷縮現象, 受到冷刺激, 血管會猛然收縮, 這就是冬天心血管病人容易心梗的原因。 到了夏天, 為了把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 靠近皮膚表層的血管擴張, 更多的血液流向體表, 尤其是在高溫環境更是如此。 別忘了, 高溫的時候, 身體還在不停出汗呢。 汗越出越多, 血液越來越黏稠, 越來越少。 就像一小股水, 在1釐米粗的管子裡流顯得很充盈, 但是還是這麼大小的水流, 換根1米粗的管子,
熱射病最常見也最危險 熱射病也叫做日射病, 聽名字就知道, 這種反應有高溫還不夠, 必須有室外的強烈日光照射。 就算沒有大量出汗, 並且排除掉血管擴張、血流量不足帶來的迴圈衰竭, 只要太陽光足夠強烈, 我們一樣會中暑, 甚至更加危險。 去年就有一個50多歲的割膠工,
在空調房會中暑是因熱量積在體內 谷主任還提到讓不少人都驚訝的情況, 呆在空調房裡也會中暑。 這種中暑在中醫裡稱為陰暑, 也就是熱傷風。 很常見的就是一身大汗進入空調房, 或者站到空調出風口吹, 使正在排汗的毛孔突然收縮, 熱量反而積在體內。 因為症狀和感冒大致相同, 所以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也是中暑。 跟這個道理差不多的是, 很多年輕人打完球, 滿身大汗地猛灌冰凍飲料, 並且用冷水對著頭沖涼, 也會造成中暑症狀。 還要小心的是, 原本正在感冒的情況下,
溫度》37℃濕度》80%最易中暑 在密閉環境中既高濕又高溫, 同樣會發生中暑。 因為濕度很高, 氣壓比較低, 皮膚跟環境的對流很小, 汗沒辦法蒸發掉。 沒有了蒸發功能, 皮膚就無法通過出汗散熱, 熱量就慢慢積聚在身體內部, 造成中暑。
既然說到高濕高溫環境也能使人中暑, 那麼什麼度數是個檻呢?一般來說, 溫度在32℃, 濕度在60%以下時, 屬於人體對高溫的適應階段。 到了35℃, 濕度高於60%, 就是容易中暑的臨界點。 一旦超過人體溫度37℃以上, 濕度大於80%, 就很容易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