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胰腺炎中醫辨證

在現實生活中胰腺炎是屬於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身體疾病, 而導致胰腺炎的原因有很多種, 通常是由於飲食不健康所導致的一種症狀, 而急性胰腺炎也是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類型, 而中醫辨證胰腺炎需要根據病情和胰腺炎的病變位置來進行診斷, 中醫治療對身體比較溫和。

胰腺炎中醫辨證方法

【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常見的急腹症之一, 系由胰酶啟動後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學性炎症。 主要症狀特徵有突然發作的腹部劇痛;伴有噁心、嘔吐、發熱、黃疽等;嚴重者有休克、呼吸衰竭、腹膜炎等併發症出現。 病變輕重不等, 輕者胰腺以水腫為主, 病情有自限性, 數天后即可完全恢復。 嚴重者胰腺出血壞死, 易併發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膜炎等, 死亡率高。 急性胰腺炎屬中醫的“腹痛”、“胃脘痛”、“脾心痛”、“脅痛”等範疇。

【病因病理】

本病的發生與肝、膽、脾、胃、腸等臟腑關係密切。

本病病因或由情志不暢, 肝失疏泄, 肝氣鬱滯, 日久化火化瘀;或由暴飲暴食, 嗜酒過度, 傷及脾胃, 運化失職, 濕熱內結;或由寄生蟲、結石阻於膽道, 氣機逆亂;從而導致本病。

【診斷要點】

1、常在發病前1~2小時有酗酒、暴飲暴食史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水腫型患者可有劇烈而持續的上腹部疼痛、或陣發性加劇;伴噁心、嘔吐、輕度發熱、或有黃疸;上腹部壓痛, 但腹肌不緊張強直;同時有血清及(或)尿澱粉酶顯著增高;澱粉酶清除率(Cam)/肌酐清除率(Ccr)比值增高, 3~5天可緩解, 少數反復發作。

3、出血壞死型患者全腹劇痛, 出現腹肌強直、腹膜刺激症狀, 以及煩躁不安、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狀;血鈣顯著降低;腹腔診斷穿刺有高澱粉酶活性的腹水;與病情不相適應的血尿澱粉酶突然下降;腸鳴音顯著降低, 腸脹氣或麻痹性腸梗阻;正鐵血紅白蛋白陽性;肢體可出現脂肪壞死;消化道的大量出血;低氧血症等。 外周血白細胞、血尿素氮、血糖(無糖尿病史者)均升高;嚴重者可發生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迴圈功能衰竭、胰性腦病、代謝異常等併發症,

乃至猝死。

【辯證分型】

1、肝鬱氣滯化火症狀:突然發作的腹部劇痛、常在中上腹, 走竄兩脅、腰背, 伴發熱、咽幹、口苦、曖氣、噁心、嘔吐、大便幹結。 舌質紅, 苔黃, 脈弦數。

證候分析:情志不暢,

肝失疏泄, 氣滯不行, 不通則痛, 可有腹部劇痛突然發作;氣病遊走, 故疼痛走竄兩脅、腰背;氣鬱日久化火, 可有發熱、口音、咽幹;肝氣犯胃, 胃失和降, 可有曖氣、噁心、嘔吐;火熱阻於腸道, 故大便幹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是為肝鬱氣滯化火之象。

2、肝膽濕熱內蘊症狀:持續的腹部、兩脅鑽痛或劇痛、陣發性加劇, 胸悶、噁心、嘔吐、發熱或寒熱往來, 口音、目黃、身黃、尿黃。 舌紅苔黃膩, 脈弦滑或弦數。

證候分析:濕熱蘊結於肝膽, 肝絡失和, 則持續的腹部鑽痛或劇痛, 陣發性加劇;濕熱中阻, 則胸悶、噁心、嘔吐、發熱;膽不疏泄, 故寒熱往來, 口苦、脅痛;濕熱交蒸, 膽液不循腸道而外溢, 故見目黃、身黃、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數均為肝膽濕熱內蘊之象。

3、瘀熱留滯腸胃症狀:腹痛持續不解、痛如刀割、走竄兩脅、腰背, 腹脹滿、按之痛, 高熱寒戰, 噁心嘔吐, 口渴煩躁, 大便秘結, 或見腹部、臍周瘀斑。 舌質紫黯, 苔黃燥, 脈洪數。

證候分析:氣滯日久, 化熱化瘀, 故持續腹痛, 痛如刀割, 走竄兩脅、腰背;瘀血有形, 則腹脹滿、按之痛;邪正交爭, 故高熱寒戰;肝火犯胃, 則噁心嘔吐、口渴煩躁;熱阻腸道, 則大便秘結;腹部、臍周瘀斑, 舌質紫黯均為瘀血內阻之象;苔黃燥、脈洪數是為內熱熾盛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