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同一時間起床?自律的人才能長壽
明知要早睡, 卻忍不住熬夜追劇;明知酗酒傷肝, 卻擋不住勸酒的人;明知健身有益, 卻一步都懶得走……生活中, 很多人並不缺少健康常識, 更多缺的是種自律精神。 通俗點說, 就是管不住自己。 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最新研究指出, 自律性強的人才能擁有更多健康優勢。
自律的人健康又樂觀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 自律性強的老人, 血液中的膽固醇和C反應蛋白(與炎症相關)水準低, 腰圍更小, 代謝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更低, 社交方面也有更多優勢。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也指出,
美國專欄作家史蒂夫對此深表同意。 他說:“20歲時, 我的生活雜亂無章。 睡眠時間是淩晨4點到下午1點, 常吃速食, 不愛運動, 每天過的渾渾噩噩。 ”所幸, 經過14年的點滴改變, 史蒂夫養成了規律生活的習慣。 如今, 他每天5點起床, 對照便箋上的每日計畫去行動;每週拿出6天時間來鍛煉;新鮮蔬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自律帶給他健康和樂觀的生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侃說, 自律是個人根據自我和環境等狀態, 選擇與自己最匹配生活方式的一種能力, 並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獲得更大的身心享受。 我們可以根據情緒控制、自我認識等心理測評, 來判斷自己是否擁有自律能力。
不自律的“三字經”
張侃說, 人們很難培養自律的生活習慣, 原因有二:一是在青少年期沒有培養起健康意識與行為;二是成年後沒有確定明確的健康目標。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楊秉輝說, 很多慢病患者自律性差, 可以用一套“三字經”來概括。
服藥亂。 很多慢病患者存在忘記吃藥、隨便補服、驟然停藥等不合理用藥行為。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 全球按時服藥率僅為50%。 不按時服藥會使病情惡化,
不運動。 研究顯示, 在開始一項運動後3個月, 就有約50%的人放棄。 英國麥克米蘭癌症援助中心發現, 缺乏運動減壽3~5年, 更易患癌症、心臟病、中風等疾病。
不忌口。 慢病患者應注重飲食規律, 遵循少鹽少油、多吃蔬果、合理膳食等原則。 但一些人難以改變多年養成的不健康飲食習慣, 外出就餐更難管住嘴。 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不愛吃菜等會導致“三高”、尿酸升高、骨質疏鬆等。
常熬夜。 《生命時報》一項調查顯示, 40.77%的晚睡者是習慣使然。 晚上是身體“排毒”、大腦“重啟”的黃金時段。 慢病患者常熬夜, 會加劇內分泌和神經遞質水準失調, 致使病情惡化。
不聽話。 人人都知道, 吸煙、酗酒是多種慢病、癌症的高危因素,
不複查。 慢病患者需長期監測血糖、尿酸、血壓等指標, 定期複查能減少疾病惡化幾率。 但很多人在症狀緩解後, 複查是“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一項針對急性腦血管病出院患者的調查顯示, 僅有17.52%的人能做到規範複診。
“四步走”養成自律人生
自律讓生活更陽光、身體更健康, 可以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 可以說, 自律讓你自由。 楊秉輝指出, 培養自律能力, 先要提高“健商”, 通過正規管道充分學習健康知識, 才能踐行規律、健康的生活。 之後要克服惰性。 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給出了一套訓練自律性的方法, 不妨用在培養健康習慣上。 第一, 設定一個具體目標。 以健身為例, 你需要把目標具體化, 比如:1.早睡早起(晚上10點睡覺, 早晨6點起床), 做會鍛煉;2.睡前練瑜珈(晚上9點~10點);3.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一下。
第二, 每天督促自己。 設定目標時首先問自己:無論遇到多少困難, 你都願意堅持嗎?目標定好後, 讓朋友、家人監督自己;或通過日記等形式監督自己去履行承諾。
第三, 找出自己的軟肋, 事先做好應對措施。 比如在戒煙時, 別人遞煙給你, 你抽還是不抽?自控力弱的人一定要選“無一例外”模式, 即任何時候、場合都不再抽了。
第四, 完成每個任務都要慶祝一下, 作為一種達成目標的儀式, 也是對所付出努力的一種自我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