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手足搐搦症
概述
本病又稱嬰兒手足搐搦症,
多見於1歲內小兒,
尤以3-9個月發病率最高,
冬春季多見。
主要由於維生素D缺乏,
甲狀旁腺代償功能不足或其它多種因素的影響,
致血中游離鈣降低,
使神經興奮性增高,
引起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
病因
發病原因與佝僂病相同,
但骨骼變化不明顯,
多有甲狀旁腺代償功能不全。
血鈣降低可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維生素D缺乏症初期。
(二)春夏季戶外活動增多,
使體內維生素D合成驟增,
或用維生素D治療之初,
均使未鈣化的骨骼加速鈣化,
血鈣大量沉著於骨骼,
骨骼鈣化加速,
舊骨脫鈣減少,
(三)感染、發熱、饑餓時, 由於組織分解, 磷從細胞內釋出, 血磷升高, 使血鈣下降。
(四)六個月以內嬰兒。
(五)長期腹瀉或梗阻性黃疸。
症狀
(一)典型症狀。
1.驚厥:為嬰兒期最常見的症狀。
常突然發生,
持續時間短者數秒種,
長者達數十分鐘。
2.手足搐搦:幼兒和較大兒童多見。
發作時神志清,
腕部屈曲,
手指伸直,
拇指內收足踝部蹠屈,
足前部內收。
3.喉痙攣:多見於嬰兒期。
(二)隱性體征。
1.面神經征:以指尖或叩診錘叩擊耳顴下方的面神經,
同側上唇及眼瞼肌肉迅速收縮。
2.手搐搦征:以血壓計袖帶包紮上臂,
加壓使橈動脈搏動暫停2-3分鐘後出現手搐搦征。
3.腓神經征:叩擊膝外側腓骨頭上方的腓神經,
可見足背屈外翻。
檢查
血鈣常低於1.7~1.9mmo1/L,
必要時查游離鈣,
鈣劑試驗性治療也有助於診斷。
妊娠期孕母小腿抽搐史是診斷重要線索。
治療
應立即控制驚厥,
迅速補鈣,
可同時給予維生素D治療。
(一)急救處理:可用魯米那、水化氯醛或安定等鎮靜劑止驚,
並防止窒息,
有喉痙攣時須將舌尖拉出,
進行人工呼吸,
必要時行氣管插管。
(二)補鈣劑:在使用鎮靜劑同時應及時補充鈣劑,
根據血鈣水準可分別採用以下方法補充:
血鈣2~1.75mmo1/L(8.0~7.0mg/d1)者可予葡萄糖酸鈣或乳酸鈣1.0~1.5g/日,
一日三次,
口服。
血鈣1.75~1.5mmo/L(7.0~6.0mg/d1)者則需靜點10%葡萄糖酸鈣1m1/kg/次,
1次/日。
血鈣 (三)日後若血鈣升至1.75mmo1/L以上可改口服。
靜點速度不宜太快,
否則大量鈣由尿排出,
影響療效,
也可因暫時性血鈣太高而致心傳導阻滯甚或心臟驟停。
(四)維生素D療法喉痙攣:多見於嬰兒期。 由於喉部肌肉痙攣而出現呼吸困難和吸氣性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