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前區疼痛
心臟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是人的身體結構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主要是人們身體血液的交換器, 而且是人體血液的儲藏器。 有時候心臟出現的問題, 對於人們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個極大的威脅, 一些人的時候感覺自己心臟前區疼痛, 當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 很多人會因為心臟出現了什麼樣的症狀。 那麼他發現自己心臟前區疼痛之後, 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辦法進行解決呢?心臟前區疼痛可能是由於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一般臨床上對於心臟的疼痛有很多定義, 大多都是因為情緒激動或者其他原因而引起的不定時間的疼痛。
你可以握拳擊打一下自己的心前區, 看看是不是有類似的疼痛, 如果有就代表是肋骨的某個神經痛。
深吸氣, 有類似疼痛就代表是肺組織周圍或者是胸膜的神經疼痛。
還有, 關於心血管供血不足的說法有點不準確,
症狀往往是診斷疾病的先導。 心臟病亦如此, 病人的感覺, 也可為醫生提供重要線索。 但是, 在實際生活中, 把某些不相干的症狀,
疲勞:是各種心臟病常有的症狀。 當心臟病使血液迴圈不暢, 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積聚在組織內, 刺激神經末稍, 令人產生疲勞感。 疲勞可輕可重, 輕的可不在意, 重的可妨礙工作。 但心臟病疲勞沒有特殊性, 它與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勞難以區分。
疼痛: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的病人均可感到胸部疼痛。 最常見的是心絞痛。 心絞痛往往以勞累、激動、飽餐為誘因突然發作, 疼痛部位多在胸部正中, 有壓迫、灼熱或擠壓感, 甚至是一種瀕臨死亡的窒息感,
氣短:氣短是心臟病常見症狀。 最顯著特點是勞力性氣短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勞力氣短就是氣短與活動有關。 心臟病人常說, 我上二層樓都心慌、憋氣, 受不了;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即夜間睡臥不平, 有時從夢中憋醒, 端坐且喘息一會兒方可緩解。
紫紺:皮膚、粘膜、耳輪周圍、口唇鼻周、指端發紫。
水腫:全身或下肢水腫, 有時還會出現胸腔或腹腔的積水。
心悸:病人常感心悸, 尤其在活動以後。 但心悸在有其它疾病或沒有病時也可發生, 故心悸對診斷心臟病意義不大
心臟病突發急救
首先要瞭解心臟病發作的症狀有哪些:胸前壓迫樣疼痛並可能放射到雙臂頸及下頜;心跳不規則、呼吸困難;焦慮恐懼;眩暈;噁心嘔吐;大汗;口唇甲床蒼白或紫紺;皮膚蒼白青紫及意識喪失等。
確認是心臟病發作, 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同時, 進行急救措施。
1.檢查呼吸道:呼吸及迴圈。 如果患者沒有呼吸脈搏及心跳,
2.保持患者鎮靜、舒適、解開頸、胸、腰部比較緊的衣服。 如果患者神志喪失, 應把他擺成恢復性體位(支撐患者的頭部並使其處於腹臥位, 將靠近你這一側的上臂及膝關節屈曲, 輕輕地將頭部後仰以保證呼吸道的通暢)。 保持患者溫暖, 必要時可用毛毯或衣物蓋信其身體。 用涼的濕毛巾敷在其前額上。 注意:不要搖晃病人或用冰水潑病人以試圖弄醒他。 不要讓他進食及喝水。
3.持續監測其呼吸及脈搏, 必要時開始心肺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