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食療方”度大暑
大暑時間:西曆7月23日, 農曆六月廿八。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 大暑三伏天”。 高溫和潮濕是大暑時節的主要氣候特點, 要想平安度過大暑,
第一, 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 大暑時節, 除了炎熱外, 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 氣候表現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 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 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 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癥狀, 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 現介紹三個食療方:
1.薏米小豆粥:原料:薏米20克, 赤小豆30克, 大米100克, 水適量。 制法: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 大米洗淨, 加入適量的水, 同煮成粥。 功效與主治: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消暑的功效, 適用于長夏體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
2.橘皮茶:原料:橘皮10克(鮮皮加倍), 冰糖適量, 用開水浸泡後代茶飲。
3.香荷飲:香薷10克, 荷葉10克(或鮮荷葉30克), 陳皮10克, 薄荷5克, 先將香薷、荷葉、陳皮三味藥煎煮30分鐘, 再加入薄荷煮5分鐘即可, 服用時可加適量白糖調味, 代茶飲, 具有消暑理氣、祛濕解表的功效。
第二, 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 出汗較多, 容易耗氣傷陰, 此時, 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 因此, 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 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 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 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 不可過於滋膩, 否則極易礙胃, 導致消化不良。 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進補佳品,
第三, 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 人體新陳代謝增快, 能量消耗大, 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 每日攝入量應在100~120克為宜。 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 動物蛋白除了乳製品外, 還應適當吃點肉。 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