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沈琳:多學科診療能為腫瘤患者提供有價值的醫療服務

價值醫療的實踐以患者需求為中心, 以最少的醫療成本獲得最大的醫療價值。 在11月20日發佈的《推動中國腫瘤價值醫療持續發展行業報告》顯示, 在改善患者醫療服務層面, 北大腫瘤醫院實行的腫瘤多學科診療(MDT)模式有效説明提升患者療效和節約綜合醫療成本。 該院副院長沈琳教授指出:“通過各方協作的MDT(多學科診療)模式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具價值的醫療服務。 ”

沈琳認為, “癌症是疑難雜症集中的領域, 每一個治療決策對患者的預後都非常重要。 特別疾病發展到中晚期, 由單個醫生向患者提供單向服務的模式往往會帶來重複檢查、過度治療、非恰當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問題。

我們必須打破醫院和科室的‘高牆’, 甚至利用‘互聯網+’技術, 探索視頻專題講座、線上專科醫聯體、線上MDT門診、遠端MDT病例點評等創新模式, 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具價值的醫療服務。 ”

該報告由財新健康點、整合資訊技術與醫療服務供應商IQVIA和百時美施貴寶共同出品。 這是國內首份在腫瘤防治領域以“提升患者價值”為課題的公共政策報告。 《報告》涵蓋五大方面:價值醫療重要性、價值醫療定義和衡量標準、價值醫療框架、價值醫療實踐方向、以及深化價值醫療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同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價值醫療高峰論壇上, 來自國內政界、醫學界、產業界、學術界的各方意見領袖圍繞《報告》的政策建議, 從醫療服務改善、醫保支付創新等不同角度, 展開了尖峰對話。

針對中國腫瘤患者在改善就診體驗、減輕經濟負擔方面最為迫切的呼聲, 《報告》建議:進一步推動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於科學/智慧醫療的多學科診療流程;優化腫瘤藥物門診注射、跨區域隨訪及報銷流程;基本醫保目錄提高動態調整頻次, 保障創新抗癌藥物及時准入;建立以價值為核心, 基於臨床資料和衛生經濟學的衛生技術評估體系的醫保准入及支付機制;實施彈性調整的精細化控費措施,

降低創新抗癌藥進入醫院的門檻, 建立多元化保障機制等。

致公黨上海專職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衛生經濟學家馬進教授表示:“基於‘5E’框架的價值醫療實踐, 需要從患者需求出發, 通過公共政策推動以及不同利益相關方(包括支付方、醫療服務方、藥品供應方)積極創新的聯動, 不斷探索最優的解決方案。 ”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指出:“患者獲益最大化應該成為我們工作的核心。

國家已經在創新藥審評審批上持續加速, 但是‘救命’的腫瘤創新藥與患者真正獲益之間還存在‘最後一公里’, 需要各方合作, 優化醫保談判機制、優化創新藥評估機制、優化醫保政策落地機制, 讓醫院進得了藥, 讓醫生開得出藥, 讓患者吃得起藥。 ”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總裁趙萍女士表示:“對於癌症這種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 創新為患者、醫療機構及社會帶來的價值和獲益是多方面的。 創新的免疫腫瘤治療方案徹底改變了人類對抗癌症的方式, 不僅使癌症患者實現長期生存成為可能, 更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總體治療成本、節省醫療資源,

減少國家的疾病負擔, 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