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腸系膜淋巴管瘤

從臨床醫學的角度上來看腸系膜淋巴管瘤是一種發病原因十分復雜的腫瘤病情, 因此在治療腸系膜淋巴管瘤的時候, 所采取的治療方法也相對多樣。 當患上腸系膜淋巴管瘤之后, 患者的腹部會莫名其妙出現包塊, 也會經常產生發熱的問題。 今天的文章就給大家講解了關于腸系膜淋巴管瘤的一系列治療方法。

病因

原發性腸系膜腫瘤是少見病, 可能有7種來源:淋巴組織、纖維組織、脂肪組織、神經組織、平滑肌、血管組織和胚胎殘余。

臨床表現

1.腹塊

是最早也是最常見的癥狀, 腫塊可為囊性, 也可為實質性, 若其質較硬, 表面不光滑呈結節狀并有壓痛, 常提示為惡性腫瘤

2.腹痛

多為脹痛不適。 若腫瘤出血或自發性破裂可引起急性腹膜炎而致劇痛。

3.發熱

多見于惡性腫瘤。 許多淋巴肉瘤患者的首發癥狀為不明原因的發熱。 高度惡性的軟組織肉瘤, 可有不規則發熱或低熱。

4.便血

惡性腫瘤已侵犯腸管引起腸道內出血。

5.其他

如食欲不振、消瘦、貧血、乏力等一些惡性腫瘤全身反應的表現。

另外, 腫瘤還可壓迫膀胱輸尿管而致腎盂積水, 表現為腰酸、脹痛不適或尿頻, 壓迫下腔靜脈或髂靜脈致腹水等。

少數原發性腸系膜惡性腫瘤以轉移灶的表現為其首發癥狀, 如轉移到肺則有胸悶、胸痛;轉移到腦則有頭痛、頭暈等。 體檢時應注意包塊的位置、質地、結節及活動度, 有報道, 將包塊的橫向活動性作為腸系膜腫瘤的一大特點。

腸系膜腫瘤有一部分表現為急腹癥癥狀和體征, 有人主張將腸系膜腫瘤分為潛在型、腹塊型和急腹癥型。

治療

腸系膜腫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是否輔加放療和化療, 視腫瘤的病理類型、惡性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齡和全身狀況而定。

腸系膜囊腫常具有完整的包膜, 界限清楚孤立的囊腫一般可作囊腫摘除術, 如囊腫與腸管關系密切或與系膜血管緊密粘連可連同部分小腸一并切除。 如囊腫切除有困難,

可作囊腫袋形外翻術或囊腫小腸Roux-Y吻合術。

淋巴管瘤往往含有大小不等的多個小囊, 個別呈蔓狀生長, 為求根治, 宜連同部分小腸及系膜一起切除。

鑒于腸系膜腫瘤的多源性, 術后應根據其病理和生物學特性輔以適當的放療、化療、激素治療及支持治療等。

中藥治療可采用疏肝理氣、活血消積、軟堅散結等法, 但療效較差, 一般只用于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