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名人公開心理健康問題有助於青少年發展
【環球網綜合報導】上周, 加拿大歌手賈斯汀•比伯因心理健康問題取消餘下的全球巡演, 一些媒體和名流將其解讀為“賈斯汀•比伯對粉絲大失所望”。 不過,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8月10日報導稱, 名人公開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 透露自己與疾病的鬥爭過程, 宣佈暫時離開舞臺, 可能有助於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事實上, 這並不是賈斯汀•比伯第一次公開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 2016年, 他就曾向《紳士季刊》(Gentlemen's Quarterly)吐露, 失眠問題導致他不得不服用阿得拉 (Adderall)(一種興奮劑)來使自己集中注意力, 完成第二天的工作。 而且, 比伯不是第一個公開這些困難,
對於青少年來說, 這種“名人效應”尤為真實, 他們可能更容易受到這些媒體人物的影響。
報導稱, 比伯新聞報導者想起了自己在加拿大北部採訪過的一名青少年, 採訪的主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當詢問是誰啟發她時, 其迅速回答了肯達爾•詹娜(Kendall Jenner), 一位比她大幾歲的社交媒體名人和超級名模。 除了描述她們的相似點, 比如身高、頭髮顏色外, 這名青少年也提到他們都有的心理健康問題。 “我與詹娜相似的另一點就是我們都有焦慮傾向。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的資料顯示, 2015年, 12至17歲的青少年中, 有12.5%的人至少出現過一次重大抑鬱症。 而且, 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還發現, 13歲至18歲的青少年中, 25%的人患有焦慮或焦慮症相關疾病, 其中5.9%還比較嚴重。 除了事故引發的死亡外, 自殺是15歲至19歲青少年第二大意外死因。 令人困惑的是, 儘管社交媒體和其他互聯網服務促進人際交往, 但許多年輕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感覺更孤獨。
但是, 如果名人們主動公開自己的心理健康鬥爭和應對策略, 他們可能會對粉絲解決類似問題產生積極影響。 比如, 2015年, 印度寶萊塢明星迪皮卡•帕度柯妮(Deepika Padukone)在接受印度流行電視網的採訪中,
上周, 俄亥俄大學和加爾各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關於帕度柯妮的採訪如何影響她的粉絲們的論文。 如果她的粉絲們也有類似症狀, 那麼她們不會覺得精神疾病是一種恥辱, 並會積極尋求治療。 幾年前, 奧地利研究人員發現, 名人採取積極策略與心理疾病抗爭的報導, 對那些有自殺意念的人士有積極影響。
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史蒂文•霍夫曼(Steven Hoffman)和查理•坦(Charlie Tan)測試研究了健康資訊傳遞的名人效應幾大理論。 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 他們提出了一個由經濟、行銷、心理和社會學因素組成的多層框架,
當然, 名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可能危害公共心理健康, 特別是涉及自殺時, 可能會引發模仿自殺的行為, 或者是“維特效應”。 線上影片租賃提供商Netflix公司出品的“13個理由”系列電視劇引起大眾對媒體影響自殺系行為的關注。 最新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研究表明, 該系列的播放與線上詢問自殺方式的大幅度增加有關。
因而, 比伯公開他正在處理他的精神健康問題, 並提供了一個可能有效的應對策略(用時間治癒), 對於他的粉絲來說(其中許多人可能有焦慮或抑鬱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