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常年嗜睡應警惕脾腎陽氣俱虛

文章導讀


在我們的生活中, 有一些中老年人存在著嗜睡的現象, 一般他們並不以為意, 以為這是正常的, 不是什麼大病, 其實不然, 常年嗜睡是應該引起警惕的, 因為這有可能是脾腎陽氣俱虛造成的, 下面, 我們就具體來瞭解一下。


一般中老年人的睡眠要比年輕人少, 但是也有一部分中老年人卻是清晨起不來, 而且整天沒有精神, 其實, 這可能是疾病的表現, 大家不可忽視, 應引起應有的重視。


脾虛濕重型

針灸平補平瀉+平胃散合三仁湯

曾有一位典型的脾虛濕重型患者, 表現為終日昏昏欲睡, 不喜歡說話, 體型較胖, 看舌象則是舌體胖大、顏色淡、舌邊有齒痕、苔白膩。


有位50出頭的男性患者, 因為喜歡喝酒, 造成體內痰濕旺盛, 年輕時陽氣盛, 能夠將濕氣慢慢化解,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身體機能不如從前, 酒的濕熱之氣漸漸累積體內, 引起了脾虛濕重的情況。


這類人不是真的想睡覺, 只是因為脾虛會讓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送不到肌肉筋骨, 肌肉缺乏精微物質的營養而乏力, 當全身肌肉都沒什麼力氣的時候, 人自然會昏昏欲睡。


患者服用中藥後, 到針灸科進行治療, 同時減少飲酒。 一個月之後, 嗜睡症狀消失。


陽氣虛衰型

針灸補法+附子理中湯合補中益氣湯

陽氣虛衰型的中老年嗜睡患者較多。 這類患者表現為食欲不振、乏力、不愛說話、多汗。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人體內陽氣不足, 陽氣於人體而言是一種能維持各項機能活動、令人精神振奮的物質, 缺乏了陽氣, 人就像缺少了“健康支柱”, 會變得萎靡不振、懨懨欲睡。


對於這類患者, 可以服用附子理中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

能溫陽、益氣、健脾, 在這個基礎上, 配合針灸治療, 以督脈(陽脈之海)上的腧穴為主, 比如百會穴、四神聰穴、印堂穴等, 手法上採用補法, 可以調補陽氣。

很多中老年人不在意嗜睡的存在, 認為是正常現象或無關痛癢的小病, 其實不然。 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可以預防嗜睡的發生。


首先, 合理控制睡眠時間, 每天睡眠不要超過10個小時。

第二, 午睡時間不宜過長, 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 飯前午睡效果更好, 即使只睡半小時也比飯後睡兩小時消除疲勞的效果好。

第三, 晨練後不要睡“回籠覺”。 這樣的習慣不僅會影響晨練效果, 還不利於心肺功能恢復, 而且晨練時肌肉產生的代謝物乳酸不易清除, 反而使人感到精神恍惚,

四肢鬆弛無力。

第四, 避免受寒。 無論春夏秋冬中老年人午睡都應在胸口蓋上毛巾被單。 因為著涼必定損傷陽氣, 陽氣虧虛則容易嗜睡。

一般來說, 隨著年紀增長, 人的睡眠會逐漸減少, 若出現長期嗜睡情況, 就應該引起注意, 及時去醫院診治。


看過上述內容, 我們瞭解到中老年人常年嗜睡應引起警惕, 這有可能是因脾腎陽氣俱虛造成的, 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預防嗜睡的發生, 做到合理的控制自己的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