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小兒腹瀉 藥膳幫解圍

小兒腹瀉又稱消化不良, 是腸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 以夏秋季較為多見。 臨床多表現為腹瀉、發燒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體征。 發病後易損傷氣陰, 重症者可出現危險的病變, 久而久之, 可導致小兒營養不良。 故小兒腹瀉以脾胃虛弱為主, 病邪為次。 治宜健脾清熱、和胃固腸。 現介紹幾種有效的藥粥, 家長不妨一試。

芭樂蜜糖水:芭樂2 個(帶皮), 水煎去渣後沖入蜜糖水少許, 溫服。 治小兒腹瀉、糞便稀薄, 無發熱症狀者。

茯苓車前粥:車前子30 克, 加水500ml。 煮沸後小火煎20 分鐘, 除去渣, 取藥液, 加茯苓粉15 克,

粳米30 克煮成粥, 加少許白糖調味, 溫服。 治脾虛瀉初起者。

山藥扁豆粥:取鮮山藥(去皮, 洗淨)30 克, 白扁豆15 克, 粳米30 克。 先將粳米、扁豆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八成熟, 再將山藥(搗成泥狀)加入一起煮成稀粥, 加白糖適量調味, 每天2 次溫食。 具有消暑化濕、健脾止瀉之功效, 適用于患兒濕熱並重型腹瀉。

馬齒莧粥:鮮馬齒莧50~100 克與粳米30 克煮成粥, 可加少許白糖調味。 若無馬齒莧可用絲瓜葉、鳳尾草或飛楊草50 克(二選一)煎煮汁液與粳米煮成粥。 每日分2 次吃完。 清熱解毒, 利濕止瀉, 治濕熱瀉。

大棗粳米粥:取茯苓粉、大棗、粳米各6~9 克。 先將大棗去核切碎, 放入鍋中加水浸泡20 分鐘, 然後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水煮成粥, 服時加適量白糖, 每天2 次。 具有健脾補中、利濕止瀉之功效,

適用于患兒泄瀉止後的調養。 (湖南省兒童醫院心胸外科 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