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毒魚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拼音名】Dú Yú Ténɡ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Hairypetal Millettia

【別名】白藥根、雷公藤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中南魚藤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rris fordii Oliv.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莖、葉, 莖切片曬乾;葉曬乾。

【原形態】中南魚藤 藤本。 奇數羽狀複葉, 互生, 長15-28cm;小葉5-7, 革質, 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 長4-12cm, 寬2-5cm, 先端短尾狀或漸尖, 基部圓形, 兩面無毛。 圓錐花序腋生, 序軸及花梗均被棕色短硬毛;小苞片, 鑽形, 具毛;花萼淺杯狀, 萼齒5, 三角形, 極短, 有棕色短柔毛;花冠白色, 旗瓣有短爪, 翼瓣一側有耳, 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 基部具尖耳;雄蕊10, 單體;子房無柄, 有黃色長柔毛。 莢果長圓形, 扁平, 長4-9cm, 寬約1.5cm, 無毛, 兩側有狹翅, 種子1-4顆。 花期8月, 果期9-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或溪邊灌叢中或疏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藤莖圓柱形, 表面粗糙, 折斷面木部占大部分。

完整葉為羽狀複葉, 小葉5-7片, 小葉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 長4-12cm, 寬2-5cm, 先端短尾狀而稍鈍, 基部楔圓形, 全緣。 黃綠色, 兩面均光滑, 近革質。 氣微。

【性味】苦;平;有毒

【歸經】脾經

【功能主治】解毒殺蟲。 主瘡毒;皮炎;皮膚濕疹;跌打腫痛;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煎水洗, 或末敷。

【注意】不可內服。

【附方】①治遊走性關節炎:(毒)魚藤五錢, 南天仙子(進口品種)適量。 共研末, 先將(毒)魚藤以開水一杯浸漬, 後入天仙子粉, 即成蝴狀, 敷於患處。 ②治濕癩:(毒)魚藤二兩, 白醋四兩。 上藥煎水, 每日洗一次, 連洗二日。 (《嶺南草藥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