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如何養生?

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 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 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 緯度、海拔高度不同, 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

從其氣候特點看, 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 秋陽肆虐, 特別是在立秋前後, 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 故素有“秋老虎”之稱`。 氣象資料表明, 這種炎熱的氣候, 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 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 有農諺說:“雷打秋, 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 農夫不用力”。 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 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 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 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 可以坐等豐收。 此外, 還有“七月秋樣樣收, 六月秋樣樣丟”, “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幹河底”的說法。 也就是說, 農曆七月立秋, 五穀可望豐收, 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

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風, 立秋後必會下雨, 如果立秋後刮北風, 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 還有立秋迎秋之俗, 每到此日, 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 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 準備作戰的季節。 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 《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 故萬物收。 ”在秋季養生中,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 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以從其根,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 壞其真矣。 ”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 告誡人們, 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

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 遵循之。

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 也是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 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 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因此秋季養生, 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由此可見, 秋內應於肺, 肺在志為悲(憂), 悲憂易傷肺, 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 易生悲憂之情緒, 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 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 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 使秋氣平;無外其志, 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 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 神志安寧, 心情舒暢, 切忌悲憂傷感, 即使遇到傷感的事, 也應主動予以排解, 以避肅殺之氣, 同時還應收斂神氣,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 應開始“早臥早起, 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 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 且防收斂之太過。

立秋乃初秋之季, 暑熱未盡, 雖有涼風時至, 但天氣變化無常, 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 十裡不同天”的情況。 因而著衣不宜太多, 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 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補之, 辛瀉之”。 可見酸味收斂肺氣, 辛味發散瀉肺, 秋天宜收不宜散, 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 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秋時肺金當令, 肺金太旺則克肝木, 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 秋季燥氣當令, 易傷津液, 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 宜食麻以潤其燥, 禁寒飲”。 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 以滋陰潤燥者。 總之, 秋季時節,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

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 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 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專案,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 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 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 於室內閉目靜坐, 先叩齒36次, 再用舌在口中攪動, 待口裡液滿, 漱練幾遍, 分三次咽下, 並意送至丹田, 捎停片刻, 緩緩做腹式深呼吸。 吸氣時, 舌舔上齶, 用鼻吸氣, 用意送至丹田。 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 呼氣時要默念哂字, 但不要出聲。 如此反復30次。 秋季堅持此功, 有保肺健身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