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乙腦症狀

乙腦疾病是一種常見的血液性傳染疾病, 它主要是由蚊蟲叮咬傳播形成的而且它的傳播性也比較強, 所以在夏季的時候是乙腦疾病傳播的高發季節。 而且在亞洲乙腦疾病非常的普遍, 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對嬰兒的保護, 導致嬰兒也患上了乙腦疾病, 所以在嬰兒身上患上乙腦疾病有怎樣的症狀表現呢?

小兒乙腦症狀:

潛伏期一般為10~15天, 可短至4天, 長至21天。 感染乙腦病毒後, 症狀相差懸殊, 大多無症狀或症狀較輕, 僅少數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表現為高熱、意識變化、驚厥等。

一、病程 典型的病程可分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 起病急, 一般無明顯前驅症狀, 可有發熱、神萎、食欲不振、輕度嗜睡, 大兒童可訴有頭痛, 嬰幼兒可出現腹瀉, 體溫在39℃ 左右, 持續不退, 此時神經系統症狀及體征常不明顯而誤為上感, 少數患者出現神志淡漠, 激惹或頸項輕度抵抗感。

2、極期:病程3~10天, 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狀加重外, 突出表現為腦損害症狀明顯。

3、恢復期:此時患者體溫可在2~5天逐漸下降及恢復正常, 意識障礙開始好轉, 昏迷患者經過短期的精神呆滯或淡漠而漸轉清醒, 神經系統病理體征逐漸改善而消失。 部分患者恢復較慢, 需達1~3個月以上。 重症患者因腦組織病變重, 恢復期症狀可表現為持續低熱、多汗、失眠、神志呆滯、反應遲鈍、精神及行為異常, 失語或者特別多話, 吞咽困難, 肢體強直性癱瘓或不自主運動出現, 癲癇樣發作等症狀, 經過積極治療大多在半年後能恢復。

4、後遺症期:後遺症與乙腦病變輕重有密切關係。 後遺症主要有意識障礙、癡呆、失語及肢體癱瘓等, 如予積極治療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復。 昏迷後遺症患者長期臥床, 可併發肺炎、褥瘡、尿道感染。 癲癇樣發作後遺症有時可持續終身。

二、嬰兒乙腦臨床特點 發病時可表現為輕瀉、流涕、輕咳、喘息、嗜睡、易驚或哭鬧, 且驚厥發生率高。 無腦膜刺激症者比例高, 但常有前囟隆起, 腦脊液檢查正常者較多, 併發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