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物裡藏了很多脂肪,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脂肪吃太多, 容易長胖,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不過, 食物中的脂肪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防不勝防。 一不留神, 你就會吃下去比想像中更多的脂肪。
想要吃個明白?
今天丁當請來了范志紅老師, 她會幫大家找出那些深藏不露的「脂肪大戶」。
3 種主食
1. 油條、麻團、飛餅、油酥燒餅、千層餅, 以及各種「酥」
沒有足夠的油, 這些花色主食就顯得缺乏吸引力。
即便不是油炸, 也需要在和麵的時候加入大量油脂, 才能做出分層、酥軟的效果來。
油夠多, 燒餅才好吃
▼
2. 沙拉醬拌的飯卷、三明治和沙拉
沙拉醬中 40%~80% 的成分都是脂肪。
有些人什麼菜都喜歡用沙拉醬拌,
比如現在有些花式壽司卷, 既淋了大量的沙拉醬, 又加油炸過的天婦羅, 脂肪含量超高。
3. 各種點心麵包、奶油麵包、起酥麵包
這些都是含有不少脂肪的烘焙食品。
麵包要做到柔軟酥香, 就得加入大量脂肪(比如黃油、植物油)。 低脂肪的麵包必然是又幹又硬的口感, 比如法棍。
6 種菜
1. 連肥帶瘦的肉菜
比如鹵肉、肘子肉、紅燒肉、肥羊片、雪花牛肉……
人們熱愛這些肥美多汁的肉, 就是因為脂肪夠多, 但是:
雪花牛肉看似瘦肉, 其實內部綴滿了白色的脂肪花紋;
喜歡吃排骨, 因為排骨是脂肪含量較高的「瘦肉」;
喜歡雞翅而不喜歡雞胸, 也是因為雞翅膀的脂肪更多。
2. 油炸、幹煸、幹鍋、幹燒、紅燒類菜
需要油炸或過油的菜很多, 比如香酥鴨、炸肉排、炸雞塊、炸肉丸、乾炸蝦。
即使名字裡沒有「炸」, 紅燒、糖醋、幹煸類的菜往往也要先油炸過, 比如松鼠魚、糖醋排骨、幹煸豆角等。
幹鍋類的菜幾乎是「泡」在油裡
▼
3. 肉包子、肉餡餅、肉丸子……各種帶肉餡的菜
要想讓肉餡柔軟香濃, 通常需要加 20~30% 的肥肉。
哪怕是魚肉餡, 也要加入肥豬肉來改善口感, 避免吃起來太柴。
至於蟹粉丸子之類, 肥肉就更多了;各種菜葉包肉、青椒釀肉、豆腐鑲肉等等, 肉餡通常也很肥。
4. 肉腸、香腸、烤腸、烤羊肉串
要做香腸也好, 做烤羊肉串也好, 要通常放 1/3 的肥肉, 否則實在口感太硬。
做烤腸、灌腸之類, 也要加入一定比例的肥肉糜, 脂肪含量在 20~30% 之間。
5. 偽「清炒」蔬菜
即便是炒個青菜,
而像燒茄子、地三鮮這樣的素菜, 也都需要過油, 脂肪高達 15% 以上。
6. 骨頭湯、豬蹄湯這類濃白色的湯
湯變成乳白色, 得歸功於其中的脂肪。
白色的湯, 脂肪真不少
▼
如果你喜歡用這些濃白色湯來燒菜, 最好先去掉大部分浮油。
蔬菜的吸油能力很強, 即便有幾十克油, 半斤蔬菜也足夠吸乾淨了。
6 種零食
1. 乳酪、黃油和稀奶油
乳酪富含蛋白質, 但脂肪含量很可觀;至於黃油, 乾脆就是 80% 以上的脂肪了。
稀奶油裡面含水, 但除了水之外, 絕大部分就是脂肪。
所以, 無論是黃油抹面包、乳酪披薩, 還是奶油甜點, 少吃點。
2. 花生醬、巧克力醬、巧克力
這些醬塗麵包很好吃,
花生醬抹面包, 美味脂肪多
▼
巧克力當中只有少量的蛋白質, 剩下的除了糖就是脂肪。 即使是健康成分含量較高的黑巧克力, 吃多了一樣長胖。
3. 餅乾、曲奇、薯片、鍋巴、派
這些全是經典的增肥食品, 大量精白澱粉、糖和脂肪的組合。
即便號稱是高纖維的餅乾, 或者非油炸的薯片, 也不能改變高熱量高脂肪的真相。
關鍵是它們水分太少, 一袋下肚還不覺得飽, 卻吃下去了大量的脂肪。
4. 各類堅果
大部分堅果脂肪含量在 40% 以上, 最高可達 70% 以上。 比如花生、葵花子、西瓜子、核桃、碧根果、甜杏仁、夏威夷果、腰果等等。
建議每天限量一小把。
5. 花式咖啡
咖啡本身不會長胖, 但咖啡里加的東西就不一定了。 很多花式咖啡,
花式咖啡上的一層攪打奶油
▼
所以, 喝咖啡只加純牛奶, 不放糖, 也不加奶油和糖漿。
6. 霜淇淋、慕斯、奶凍
霜淇淋含脂肪越高, 口味就越醇厚。
所以熱愛高檔霜淇淋的人總會吃進去大量糖和飽和脂肪。
慕斯、奶凍之類產品, 看似優酪乳的樣子, 其實營養價值比優酪乳差得多, 蛋白質很少, 脂肪卻很高。
怎麼吃才好?
怎麼樣?是不是本來以為自己吃得還挺健康, 原來吃下去的脂肪還真不少?
其實, 脂肪並非洪水猛獸, 我們的身體(以及我們對美味的追求), 都需要適量的脂肪來滿足。
簡單來說, 就是控制烹飪用油的量、堅果瘦肉適量吃、少吃餅乾、薯片這些人工添加的脂肪。
至於紅燒肉, 只要不是天天吃頓頓吃,
珠聯璧合, 海納英才——2017 年珠海引才計畫